近日,网络上关于“你是否看到了一只鸡”这个话题引发了广泛讨论。你是否看到了一只鸡,一个来自戴锦华老师的段子,她是看克拉考尔的书上写的:有一位纪录片导演做过一个有关观影的试验。他把自己拍摄的一部纪录片,给一个从未接触过现代文明,当然也从未观看过电影电视的原始部落的人群放映,想了解一下这样的人群是如何接受电影影像这个东西的。结果影片放映完之后,反应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这批电影观众热情洋溢地在谈论一只鸡。而这部影片是这位导演自己拍摄并剪辑的,这就意味着电影中的每一个画面,他已经无数次地看过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这部影片中有一只鸡!于是这位绝望的试验者只好重新回到剪辑台上,很辛苦地一格一格地去看他的这部影片。(电影是每秒钟24画格的连续运动)最后他非常惊讶地发现:在其中不足8画格的一段影像当中,一幅画面的角儿上——有一只鸡!还真的存在有那么一只鸡。
从理论上说,一个影像如果低于8画格的话,你的潜意识也许接受了,但是你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这只鸡是低于8画格的,而且是在画面的边角处。这个结果震动了这名试验者,也震动了其他电影人,于是后来出现了流行在电影界的一个笑话叫做“我看见了一只鸡”。
简洁的说,我们每个人所看所想到东西,都是出于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不同,所以每个人看到的和想到的东西也就不同。也就是认知偏差。所谓认知偏差,就是人基于不同的出身、背景,在知觉事情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也同时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你看到了什么,往往不取决于现实如何,而取决于你能看到什么。这或许说明了当今的网络环境更需要这样的认知视角。
目前网络戾气重,时常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事而引发争论甚至争吵。而“你是否看到了一只鸡”,也说明了当下网友认知存在差异,认知的差异主要是环境的差异,面临的社会问题不一样,每个人的社会认知差异就会很大。存在着差异就代表有可能出现争论,而有时候需要争辩。但其实真理越辩越昏,没必要到处分享自己的价值观,甚至毫无争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