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沟通时,能够调整情绪与理性的占比,沟通结果会好很多。

如何能让我们交流变得通畅呢?
以下有一些沟通小练习,来帮助掌控日常互动,达到顺畅交流。
1、主动聆听
你要想理解别人,就要学会主动聆听。主动聆听与被动聆听是有区别的,这意味着你要主动地去融入对话情境,积极地去感受对方的语言信息、肢体信息。
对于外国人而言,见面拥抱、亲吻是很正常的行为,而中国人就不这样,我们顶多会握握手。那当你去异乡,你就得学会入乡随俗。试着去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风俗民情。否则,就会给别人留下冷漠、高傲、不好接近的印象,对话就无法进行,交流障碍自动出现。
2、用眼耳内脏多种器官
用眼睛注视对方,用耳朵仔细听对方的声音,用心去感受对方的情绪。
为什么都说异地恋很容易分手?原因就是他们只能通过文字去交流。但交流并不只是限于文字交流的,面对面可以观察你的表情、你的声音,设身处地的去体会对方的难处,去感受他的想法。
如果隔着屏幕使用冰冷的文字,很容易没有安全感,胡乱揣测对方心意,导致交流障碍。

3、不要着急
不论你是想理解别人,又或者是被人理解,都需要一个过程。
前面的例子也说过,着急会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不利于沟通的。
况且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你一味地急于表达自己看法,很可能会忽略对方的需求。而交流是双向的,我们要接受对方的观点,也要平静地表达自己。
4、认识自己的感知过滤器
首先要了解自己,其次记住每个人都有感知过滤器。
家庭、生活环境、阅历都会影响我们对于世界、人生的看法。所以,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后,可以加一句“我是这样认为的,你呢?”很多时候产生交流障碍,就是有一方片面地认为,自己说的才是真理,是不容质疑的。
当然,如果交流对象在认知、思想上实在存在太大差异,那可能就得考虑换一个沟通对象了。这也就是人们在找伴侣、交朋友、找工作时所需要的。
有朋友给我讲,她和男朋是沟通往往不在一个点,两个人经常因为各种问题吵架。那我想说,如果你们有好好地去沟通,但仍然不能求同存异,那可能是三观不合,不如早点放弃;
找朋友也是一样,人都倾向于找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从小成长经历、生活环境没有太大差异的人就更容易成为好朋友。
找工作并不是公司单向的挑你,而是你也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企业的价值观,老板的管理理念,如果与个人的价值观不符合,那可想而知入职后将会出现多少矛盾。

不得不承认,有的东西是无法通过练习来改善的,这种时候最好就换一个沟通对象。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些小小的练习能够很好地帮助交流。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1.很多时候人与人交流实际是在扔泥巴,影响泥巴形状的原因有主观因素和情绪干扰;
2.做一些这样的小练习可以有效减少交流障碍:主动聆听、用眼耳内脏多种器官、不要着急、认识自己的感知过滤器。
相信了解了这些,一定不会再出现“马什么梅?什么冬梅?马冬什么?”的情况啦!你有其他的看法吗?欢迎在下方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