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场景你一定不陌生:
周一要交的学习总结,非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动笔:
每天晚上,明明自己很困,心里说着要早点睡却微博抖音刷不停:
说好的今天写论文,但看了一眼电视就沦陷进去,干脆躺在沙发上看了起来。
而把无数人给拒之于成功之外的魔鬼,就是拖延症。拖延就是将重要的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他时间去完成。这拖延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会拖延,只不过拖延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已。有拖延行为不代表你有拖延症,简单的小拖延不是拖延症,但如果让你的人生感到挫败让你对自己的评价很低,那这就是拖延症。x

有数据显示:大约80%到9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超过一半的人表示拖延已经成为习惯,普通人群中也有超过20%的人有习惯性的拖延行为。根据推算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有重度拖延症,而剩下的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症。
法国心理学家朱尔斯·贝约尔就说过这样一句话:“绝大数人的目标就是不带脑子的去生活。”说到底拖延也是这样,我们总是有很多的借口去掩饰我们没有做完的事。估计很多人都想不到之前一本畅销书《终结拖延症》会是豆瓣网“战拖心理成长会”完成的。这是由一群资深的‘拖拉机’来完成如何战胜拖拉的工作,当然这本书也是在编辑的一再催促下由这样的一群力求完美的‘拖拉机’最终翻译完成。
那么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拖延的习惯或者减轻自己的拖延症,我们就要了解拖延症,了解了它之后才能更好的去治疗它。先来看看拖延症的分类。

期限性拖延
这种拖延是有期限性的,通常都跟你所要做的事情的时间节点有关。就像上面所举的例子,周一要交报告,而大部分人在周日的晚上才开始动笔。总是在规定的最后期限去匆忙写完它。为什么很多人都倾向于在时间节点的最后期限来完成呢?因为人类对那些看起来复杂,模糊不清的工作更倾向于推迟。
个人事务拖延
这种拖延没有明确的启动截止日期,看起来不是在拖延,其实是最大的拖延。就好比你现在计划着以后去旅行,这个计划它没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可能我现在计划,过几年才会去实现,也可能你过几天就实现,你不着急去实现它。

简单拖延
就是当你可以顺手就可以办了一件事情时,你会一直拖。简单来说就是不作为。你晚上正在看电视,这时候你的母亲说:“咱家快没酱油了,你去买一瓶吧。”,你嘴上答应了去买,但你的身体不做任何的行动,就会一直拖,直到你的母亲再次催你去买。这种拖延来自于你的瞬间的犹豫,然后就有拖延的一系列反应。你的母亲让你去买酱油,你的内心犹豫了一下,是该看电视呢还是去买酱油,然后你选择了前者。
复杂拖延
这是一种严重的拖延症。它有可能跟人童年的经历有关,也有可能是心理疾病造成的,通常包含很多的因素。研究称,这类拖延症往往伴随着“完美主义”和“自我怀疑主义”。

在现实中会发现很多人都喜欢给自己贴上“拖延症”的标签,他们总是对自己没有完成的事情有很充足的理由。但是总是给自己贴上“拖延症”的标签是不利于解决拖延的问题的,直面拖延才是最有效的方法。那么怎样从才能有有效减缓拖延呢?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方法。
一,与拖延对话
在这里说一个认知模型。用A来表示一个事件,B来表示对事物的看法,C来表示结果,D表示重新看待事物B,E表示最终效果。就像我们最初的例子,在这整个事情中,A就是章哲写计划书这件事,B就是章哲的脑中的拖延,把事情放在最后做,C就是章哲的迫在眉睫的任务在明天在写的思维下一再拖延,D就是章哲重新思考这一任务,质疑说“我为什么要拖延?这么做对我有什么好处?”对拖延这一任务进行干预,E就是将明天再做于立即去做进行对比,最后选择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