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博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投票,才发现,听不听长语音也能算得上人类一个共通的困扰了。听吧,浪费时间而且在很多场合不太合适;不听吧,万一有什么事呢,也不太好。
随后话题#如何敷衍长语音#就上了热搜,广大网友集思广益:
@丘比特彪悍 哇 姐妹 今天你声音也太好听了吧
@圈内少女的日常 给她发60秒语音,前58秒沉默 ,最后2秒骂ta一句,看他怎么回复你
@小五同学 我会给他回 。。。。。。。
虽说有很多抖机灵的网友是在开玩笑,但其实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社交问题。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发长语音很烦?什么样的人爱发长语音?我们能接受什么样的人给我们发长语音?每个问题都代表着一些东西。
你可能会说这就是一个小事,没必要去讨论啊,但我要说的是,社交看的就是你每一个小事如何做,看的是细节处体现的你。发不发长语音对于社交来说只能算是树林中的一株小草,在去看这个小草怎么生长的之前,咱们先把森林里生长了哪些东西哪里有沼泽说清楚。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无法脱离社会独自生存,我们要和其他人接触、交往、合作。
在学校中,需要有知心的朋友交流思想一起玩耍,需要同学共同进行团体活动,需要师长传道受业解惑;在工作中,需要和同事合作完成项目,需要请教并听从上司的安排;在家庭中,需要和伴侣、子女、父母建立情感与互相依存的关系。生活和谐、工作顺心都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想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只能通过社交来实现。
大学没开学那会,请教高年级的学姐如何让大学过得更有意义。学姐说什么都可以不会但必须要会社交,并且说的很直白,告诉我需要结交对以后工作有益的人,能够帮助我的人,还说对于权贵阶层能接触也要接触。那时候就是个小孩,十分之不屑,觉得自己特别清高,哪能跟人交朋友是看人家的附加条件啊。我想持这种想法的人应该很多,但我想先说,是不能只看别人的附加条件,但也不能仅仅是出于自己所谓的“清高”而拒绝结交别人,不要让自卑成为自己的限制。
另外还有一种典型人物,大学中的活跃分子,他们嫉极度看中社交,于是大学开学不加筛选的加入很多的社团,以为这样能够认识更多的人,也就等同于好的社交了,但殊不知他们可能仅止步于认识,像我认识马云这种的认识,没什么实际用处。
无论是过度的封闭自己还是想广撒网多捞鱼样的开放自己,都不是正确的。其实这些人都是陷入了思维的误区,以为自己是在努力想要把社交做好,但选了错误的道路,肯定走不到正确的终点。
那我们接着来说一些大家常陷入的误区,你以为的你做的是有利于社交的,但是真的不是这样!
一、好的社交不是这样子的!
1.社交达人=跟所有人聊得来?错!!
小柯大学一入学加入了四个组织,也算是在一大票人中脱颖而出的。学长学姐不离口,经常替别人值班,甚至为了帮别人忙而逃课。在群里也活跃,是那种感觉她认识所有人的人。你可能觉得她是很会社交的人,是的,她和很多人都可以打招呼,她认识很多人,但这些关系大多却至于招呼和认识。
你认识的人多不代表你的社交质量高,仅仅是认识了不代表这些人愿意并且能够在你需要时帮助你。
2.要成为社交达人就要牺牲自己,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嘛!错!!!
小柯有次跟我说,老乡找她五一之前代一节课,她虽然自己也有事情但还是要助人为乐(其实就是不会拒绝别人),结果老乡连一句谢谢都没有跟她说。虽然一句谢谢不重要,但这个老乡内心的真实反正可能是并不感谢她的帮忙。
有人觉得,帮助别人能够使他们的关系更紧密。想用帮忙来换取关系。思路没错,但有时你的那个对方不是这样的人,你为帮助他而做的牺牲也就白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