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哥哥刘利觉得弟弟为人太过急躁,什么事情都看得很大,让母亲去世时都不安生,他才不想理会弟弟。
同时刘利觉得自己尽到了照顾父母的责任,而弟弟刘伟多年来基本没管父母,他觉得弟弟没有资格这样闹。
兄弟俩心中早有隔阂,加上两人性格完全不同,刘利太过冷淡,刘伟又太过急躁。
两人不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沟通,把事情说清楚,才导致矛盾越积越久,彼此的感情越来越淡,直至5年多不联系不说话。
但还是希望作为兄长的刘利能够大度一些,能和弟弟好好地沟通一次,解开双方的矛盾,一起照顾父亲。
大姑姑和我们家互不来往已经有几十年了。从我懂事起,大姑姑每次来娘家,叔叔家的孩子都能收到大姑姑的礼物或红包,就我们家几个兄弟姐妹是什么也没有,连一颗都没见过。
小时候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家里来客人,因为,最起码也会有两块糖吃。可大姑姑来了,哪怕我们两眼盯着她手上的糖,她也当作没看见。
对我们来说,还不如对村上别的小孩子。别的小孩子去看还能分到一两颗糖,我们只能眼巴巴看着。
小时候不懂这是什么原因。无形中也会被大姑姑的行为伤害,当时就莫名其妙地哭过。而妈妈看见我们没出息的样子,就会又气又恼地骂我们。
说:一辈子没吃过糖吗?你们是饿死鬼吗?之后,妈妈又会背后发牢骚地说一顿大姑姑,说大姑姑看不起我们家。
而爸爸却保持着沉默,什么也不说。
可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人正面跟我们讲过我们家与大姑姑之间的恩怨。而我还傻乎乎地,一如既往地想和大姑姑亲近。
记得在我十七、八岁的时候,那一年的中秋节,正和小姑姑闹别扭,就想避开小姑姑去了大姑姑家。
那时候我才发现了问题,大姑姑对我的到来并没有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反而是一副不冷不热的表情。
倒是大姑姑家的表哥和两个表弟对我非常热情,不但送我小礼物还带我到市里公园去玩了一天。这也让我忘记了大姑姑对自己的冷淡。
在大姑姑家过了中秋节,当我要返厂时,大姑姑才第一次问了我的情况。因为,我那时候跟着小姑姑在厂里做事。
不知为什么,听着大姑姑问:你在外面吃饭还吃得习惯吗?自己住外面也要多注意,一个小女孩,晚上别出去乱转,这些关心的话时,我居然不争气地哭了起来。
临走前,大姑姑还给我塞了几十块钱,你一个女孩子在外面也不容易,记得要照顾好自己。那时候我在小姑姑的厂里上班,一天的工资好像是13块,这还是姑父看我家困难,特意给我走的后门。
所以,这几十块钱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我一直都特别感激大姑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听父母说大姑姑的不对时,还会为此顶撞父母。可是,直到我爸在2010年患上肝癌,直至去世都没见大姑姑及她的家人来看一眼或送别。
从此后,我心里对大姑姑的那一点感情也不烟消云散了。
其实,都说知父莫如儿,我知道我爸哪怕嘴上说着大姑姑的不是,心里还是希望再见一见这个妹妹的。
特别是在他最后的那十来天里,总跟我们说大姑姑的事。说大姑姑小时候特别喜欢缠着他,还说大姑姑特别爱吃黄皮。
而爸爸居然还记得小时候和大姑姑一起上山放牛的事。说大姑姑为了去捡香菌却忘了看牛,让牛吃了别人的庄稼,不但被父母责骂,还要父母赔了一些种子才算了事。
可是,我们打电话给大姑姑说爸爸快不行了,希望她能回来看看爸爸。但,大姑姑却以家里有事走不开为由,始终不肯来见爸爸,让爸爸抱着这个遗憾离开。
这是我至今都无法原谅大姑姑的事。
对于爸爸和大姑姑之间的恩怨,时常听妈妈说起。
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姑姑出嫁后的第二年,爷爷就得了重病去世。听妈妈说,爷爷当时走得很痛苦。
因为得不到治疗,更无药可吃,在爷爷最后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疼得在床上打滚,他的哀痛声让小孩不敢睡觉。
有时候是整夜整夜的痛得哀叫。奶奶在旁边看着也不忍心,就说:还不如走了呢,也省得受这份活罪。
没多久,爷爷就走了。奶奶说:爷爷是被活活折腾死的,如果放在如今社会,也许会走得安然一些。
爷爷走的时候我爸就给大姑姑发电报,让她回来送一送老父亲。可是,大姑姑并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