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的两个儿子好赌,大伯的房子被他们卖了后各自还了赌债,要是没有两个嫂子,早就把自家的房子给卖了。
大伯中风后躺床上挺凄凉的,伯娘走得早,两个儿子又不愿意照顾,俩嫂子更不用说了,但碍于面子,勉强着在俩儿子之间轮流照顾着。
有一年大伯突然病重进了医院,两个儿子都没钱,之前能借钱的亲戚也都借了个遍,我爸也爱莫能助,只能抽空过去照顾一下。
后来突然来了一个护工,一直照顾到大伯去世,问她是谁请的,她的嘴比谁都严,就是不肯说。
后来还被传出是大伯的相好,毕竟年龄比大伯看起来小得十来岁吧,弄得我们哭笑不得。
听三婶说是小姑请的,三婶这个人比较好打听,也是从护工嘴里套出来的,小姑和大伯互不往来的事情也是三婶告诉我的。
那年老爸住院,三婶过来帮忙了一段时间,听说大伯的俩儿子都不过来看一眼后,便气愤的跟我说他们都是忘恩负义的人。
小姑比大伯小十几岁,他们父母在小姑一岁多的时候没了,可以说小姑是大伯带大的,大伯初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供妹妹读书,妹妹也不负大伯所望读完了大学。
然而小姑要嫁的人似乎和大伯有过节,即使是小姑已怀有深孕,大伯还是坚决反对,说是不打掉孩子就不要回来,反正话说得很难听。
小姑脾气犟,结婚后就没回来过,直到大伯去世也没回来,可大伯躺病床上的最后一句话是想看一眼小姑。
小姑始终没有回来,只是把钱交给了我那两个嫂子,一人十万,说是还大伯的养育之恩,还说了些什么互不相欠的话,毕竟他们那天吵架,很多村里人都看在眼里。
其实外人不知道,我们自家人都明白,大伯和小姑的情是断不了的,三婶也这么认为,她说大伯的辛苦,小姑从小便看在眼里,还记在心里。
有一年回去扫墓,发现大伯的坟翻新了,还立了块碑,上面写有小姑的名字。
大伯和小姑是因为情感的因素而导致了兄妹间互不联系,也是因为情感的因素而让他们的关系处在藕断丝连的状态。
总的来说,造成兄弟姐妹间互不联系的原因,除了情感因素之外,还有利益因素以及其他原因等。
但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更何况是亲兄弟姐妹呢!
小时候,爷爷曾说兄弟姐妹就像表板上的指针,即使是指针被扔到了别的地方,但时、分、秒依然在按照着时间的既定规律在走,不管表板有没有指针,它们都存在在那里。
可以说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兄弟姐妹互不往来,在家里永远都会存在着每个兄弟姐妹的一席之地,这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不再联系,但兄弟姐妹情依然是存在心里的一个永远也抹不去的印记。
爷爷给了爸爸和叔叔每人3万元,而姑姑却一分没有,此后,姑姑便不再和我家来往了。
奶奶去世后,爷爷便在老家一人独自生活,爸爸和叔叔多次让爷爷搬来和我们一起住,爷爷总是不愿意,说他一个人住自在。
爷爷平时种青菜,每天大清早地起床到地里摘新鲜的青菜,然后用扁担挑两箩筐,步行到集市上卖。
爷爷75岁那年,有一天从集市上回来的时候,由于下雨路滑,摔了一跤。爸爸急忙把爷爷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爷爷的腿摔伤不算严重,但是由于年纪大了,腿部伤过后更容易损伤,建议爷爷最好在家休养,不要再种菜卖菜了。
回家后,爸爸便把爷爷接到家里来住,也禁止爷爷再外出卖菜。爷爷腿受伤后,行动也变得不方便,也只好乖乖地待在家里。
决定不再卖菜后,爷爷把爸爸和叔叔叫来,把银行卡交给了爸爸,对爸爸说里面有6万块,让爸爸和叔叔两人平分了。
第二天,爸爸把钱取了出来,分给了叔叔3万块。几天后,这事被姑姑知道了,姑姑来到家里,问爷爷钱都分完了?怎么没她的份?
爷爷为难地说,这钱一共也没多少,还劝姑姑,说她嫁到了城里,条件比爸爸和叔叔好,让姑姑迁就一下。
爸爸看姑姑气呼呼地样子,便对她说,这钱是爷爷的养老钱,以后他和叔叔负责照顾爷爷,替爷爷养老的。
姑姑气鼓鼓地对爷爷说:你眼里只有两个儿子,都不认我这个女儿了!爸爸看到姑姑对爷爷如此态度,一时生气,指着姑姑骂道:“就你这态度,也是个不孝女,有没有一样!”
姑姑瞪了爸爸一眼,气冲冲地转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