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妻跑族”越来越普遍,生完孩子就跑路,她们为什么要跑呢?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农村的适婚的女性,越来越少。农村的男性也一样,走进了城市。农村适婚青年的婚姻,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相亲而促成的。缺失了“谈”的这个环节,不能很好的磨合,感情基础不牢固,再加上生活压力,婆媳关系不好等等,妻跑族也就多了。
举个例子吧,我家屋子后面的那家。男孩子初中毕业出去打工了,打工多年从外面领回来一个外地媳妇,在我们那里不花钱就自己从外面找了媳妇的,是很值得吹嘘的。没多久小媳妇就怀孕了,生了一个胖小子,可爱聪明。
之后我就去上学去了,再回来就听说小媳妇跑回陕西去了,说是闹了点矛盾,孩子也没要。然后她的婆婆,也就是我屋后的邻居染了个头发,买了新衣服,说要去陕西接媳妇去。农村人嘛,第一次出远门,一顿收拾。
之后我问我妈,他家媳妇接回来了没啊。我妈说,接个屁啊,去的时候,人家都已经又结婚了,年龄小在这边又没领证。
我说孩子也不要了嘛,我妈说人家小姑凉在这里,邻居家没生孩子前承诺买车买房买首饰,各种吹嘘,其实家里特别穷,现在人家闹着让他买,买不起,人家不跑吗。不跑在这里过苦日子啊,而且怀孕期间,怕人家走,基本不给钱给人家女孩
所以你问为什么农村生完孩子就跑,因为大多都是在外打工认识的,本来地域文化就不一样。了解也不多。男孩子在初期总是会伪装的,特别是农村,现在为了娶个媳妇特别不容易。对于外地的女孩只能连骗带哄的想生米煮成熟饭,靠孩子捆绑,但是谎言终究有被戳破的一天。有的女孩可能因为孩子勉强度日,但是但凡头脑清醒的都会选择一走了之。因为她面对的不光是贫困的日子,更是充满谎言的一家人
我们村另外一家也是外地媳妇,同样是男孩在外面自谈的,但是人家生了两个孩子,并且儿子一个人在外打工,她和公公婆婆住村里。也就是十八九岁的年龄嫁过来。为什么她没走呢,因为她婆婆聪明啊。我妈说,前面邻居不光帮她带孩子,从来不让她做一点事,而且隔三差五的拿点钱让她去逛街集市,买点自己爱吃的爱玩的,不去刻意的限制人家女孩的经济。所以后来孩子大了,她就出去找邻居儿子一起打工了。
我也是妻跑族的一个,为什么跑呢,问问这个男人,你有把老婆当人看吗?一个妈宝男,在别人面前忠厚老实,在老婆面前坚强勇敢,打我老婆管你什么事,在我家怕你呀!这就是他对我的优代,能不跑吗?
我的远亲表妹,夫妻俩在镇上开了一家早餐店,专卖云南过桥米线,生意很红火。
去年年底的时候,夫妻俩办了杀猪饭,请我们去喝酒吃饭,到第二天,表妹竟然不辞而别,扔下孩子,过大年都没有在家里过,和新交的男朋友到外面打工去了。
这个表妹是我妈妈的表哥的女儿,苗族人,人很漂亮,稍微有点胖,平时不爱打扮,只有在苗族人的节日上或者是在婚庆上才穿苗族衣服,那才是玫瑰盛开,光鲜亮丽,风采迷人。
表妹家在大山里,很难出远门,家里困难,没读多少书,勉强读完初中一年级就没读了,之后就一直帮父亲干活,挣钱给表哥娶媳妇。
表妹夫叫王秀钱,彝族人,个子不高,人长得黝黑黝黑的,加上穿着彝族人的土布色的衣服,显得有点老,二十五六岁的人能看出三十多岁。
王秀钱家里种了很多菠萝,每到收获季节都要请人帮工,表妹一家人正好在帮亲戚家里收菠萝,就一起帮王秀钱家里的菠萝收了。
收过菠萝的人都知道,辛苦不说,菠萝叶子还很扎手,稍不小心就会扎到手,王秀钱和别的雇主不一样,好饭好菜招待表妹一家人,还买了质量好的手套给他们使用。
收完菠萝,王秀钱带表妹上省城,到好几个景区旅游了一圈,花了近20000元给表妹买了一套镶银的苗服。
表妹穿在身上,好看极了,忍不住转几圈,翩翩起舞,心里喜滋滋的。
就这样,表妹和王秀钱在一起了。
表妹也用自己的私房钱给妹夫王秀钱买了一套好看的彝族衣服,二个人穿着崭新的民族服装,站在一起,让人感觉到很般配。
婚后的日子过于平淡,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呆在家里种香蕉种菠萝种玉米,都去大城市里打工去了。
表妹也想去大城市里打工,王季钱不想去,也不让去,说是父母老了,女儿还小,把女儿交给奶奶爷爷带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