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肉片厚度小于2mm”“盛米粉的碗直径大于22cm”...你有标准的过桥米线吗?5月10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云南省食品安全卫生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对设备、炊具、食材种类、熨烫工艺等做了详细规定。
其中,对于一碗米线,《规范》要求应选用直径大于22厘米的陶瓷器皿;不要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做的大汤碗。
对于食材的种类,《规范》也做了明确。肉类菜肴中,生肉片应厚薄均匀,不超过2mm为了让选择多样化,主料从米粉扩展到饵料、卷粉、面条。
《规范》还要求,在售卖过程中,煮好的汤应保持沸腾状态,米线等主要食材应煮沸后方可食用,汤料量应保证所有食材都能被浸泡。最后的焯水过程要本着先荤后素,后煮的原则。所有食材混合后,中心温度应≥70℃如此精确的量化标准,让很多“吃货”大吃一惊:“隔着屏幕感觉到香味”
云南省卫健委表示,作为云南代表性食品之一,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从源头上规范原料管理,规范餐饮服务单位加工制作流程,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同时,为云南“过桥米线”的监管提供依据,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你怎么看?中国日报(ID: chinadailywx)综合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
编辑:邵文静
来源:中国日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