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被认为是最具智慧的三本奇书之一,但晦涩难懂,怎样才能读懂?
清楚了目的之后,我们要选好版本,前面说了,周易的书籍,千百年来已经如汗牛充栋,不挑选好,各版本水平良莠不齐,难以有收获。现存主要版本有两种:通行本与马王堆帛书本。影响最大的通行本有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本(即《周易正义》)、宋朱熹《周易本义》本。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与传世各家《易》本均有不同,是现存最早的别本。《周易》注本,古今不断,多达千余种,影响较大的有: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孔颖达《周易正义》、宋程颐《程氏易传》、朱熹《周易本义》。大体上讲,各家作注大同小异,都是一个人意愿引经据典解释而已。
选好了版本就开始学习,我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谈谈学习方法。我师承家学,幼时即开始接触古文,因为古文是通向古籍研究的必经之路,只有熟悉古文基础才能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毕竟古今有别。如果初学建议买一本王力的古汉语常用字典,以备查用。我实在被祖父强制口口相传,读了五六年的古文之后,读高中才正式接触周易,研读近二十年,才略有收获。
所以打牢基础后要有恒心,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读《易》,韦编三绝。” 孔子读易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所以要勤奋才行。不要想着多读书就行了,至少读易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参考资料非常丰富,前人的成果也非常多,但不是你读完了背熟了就会了,还要有悟性,这个悟性是什么呢?很抽象,具体来讲就是融会贯通的能力,比如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可以举一反三,有的人却百思不得其解,就是这个意思。
路漫漫兮,上下求索!这需要慢慢去学习解读,周易成书是有其历史背景的,我们通过了解其历史背景,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不断地还原其真实面目是有可能的!
你提的问题,实在没有能力解答,只能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
我翻阅易经多年,只是了解一点皮毛。不过觉得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一 你准备学习到如何程度?
我学习易经的目的,只是想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源,了解一下非常有必要也非常有益。我建议多数人别把学习的目标定的太高。不一定要全搞懂。如果你真要想搞懂那你要准备几年的时间?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的吃饭问题,想用学易解决自己吃饭问题比较难。
二 易经难学的原因:
1一般人都没有很好的古文基础。文字的含义又随着时代在变化。从周易算起时间跨过3000多年,第一难点就是对不同时代文字的理解。
2 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源,各个时期,各个学派都在做出不同的解释。很多解释又互相矛盾的,书又多如牛毛。大的变化有两次。周易以前的易是非常实用的一本书,以先天八卦为代表。周易以后有了卦辞和爻辞,便转向了以哲学和伦理学为主。这是第一次大的变化。后来,据说是孔子写了十 翼 ,又转向了儒学的方向。看看孔子的中庸和老子的道德经,就可以看到这种差别。以后的诸子百家都有各自的解释,叫后人如何能分得清,搞得明白。
3 不少学易的人陷入了占卜的泥潭。占卜的书,现代的不说。进代的有日本高島的易断。中期的有朱熹的周易本义。远一点都有焦氏易林,再加上周易,就这几本书,读完搞明白就要多少时间和精力。当然也可以用一家之言。
4 神话了古书,神话了古人。中国人有尊圣的习惯。但古人不会比我们笨,也不会比我们聪明。这种神化不仅来自少数专家,也来源于不懂易经的多数群众。还没有看就心虚了,再说两句不着边际的话就会挨骂。
这是我对易经晦涩难懂的看法。你说的三本书应当是圣经,佛经和易经。圣经还应该包括古兰经,其实他们是一个体系的。圣经和古兰经翻译的比较直接,如果你不是一个信徒的话,也应该说不是十分难懂。佛经比较难懂,因为佛经的翻译很多是音译,创造了不少新的词汇,既保留了佛经的原意又保留了宗教的神秘感,要学好佛经首先要把这些专用词搞明白。易经为什么难学,上面我已经说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