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了20岁,姑父才向姑姑表白了,由于从小俩家人的关系也特别好,现在又是亲上加亲,很快他们就结婚了。
婚后,姑父特别的疼爱姑姑,地里的活从来不让姑姑去,每次回家的时候,路过草地,采上几朵花带回去,给姑姑制造一点浪漫。结婚几十年,邻居们都没听过他俩吵架,因此他们的爱情也为了我们村里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在他们60岁的时候,姑姑和姑父经常讨论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夫妻老了之后,先走的痛苦,还是活着的痛苦?
姑姑说:其实人上了年纪,把生死已经看的很淡了。但是我最怕孤独了,接受不了老伴走了之后的孤独。反正你的身体也比我硬朗,咱们说好,一定要我走在你前面。
姑父说:好好好,什么都听你的,都听了你一辈子的话了,也不差这最后一个要求,我尽量满足你,你怕孤独,到时候把孤独留给我就行了。
姑姑满意的哭了。

虽然这样说,毕竟姑姑和姑父当时才60岁,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这样的讨论也就成了茶余饭后的话题了。但是姑姑却记在了心里。
听了姑姑说了他们的爱情故事,我们才理解了姑姑说的那句话。
姑父这次食言了,自己先走了,把失去老伴的孤独留给了姑姑。
几个月后,我又回去看姑姑,姑姑一直和我诉苦,活着的孤独,太可怕了。白天还可以去和村里的人聊天,但是每次到了晚上,那种孤独感会越发的强烈。
姑姑说:老了之后,最怕另一伴先走了,活着的那个人才是最痛苦的。
我的感想
人到晚年,已经看淡了生死,所以最怕的不是死亡,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相濡以沫的伴侣,比如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担心自己走后,老伴过得好不好等等。
我问过好多的老人,大部分人都是害怕,另一伴走了以后的孤独感。
所以最让老年人害怕的事,我觉得就是生死离别了。
老年人都不愿意去谈论这个话题,因为都不忍心面对离别,无论哪一方先走,另一方内心都会舍不得,先走的那个人,内心会放不下,留下的那个人,内心又何尝好过呢?每一天都会想起曾经的朝朝暮暮,每一天都要承受思念的折磨。

那问题来了,到底是先走的痛苦,还是活着的痛苦?
老了之后,往往是先走的那个比较幸福,因为他走的时候身边至少还有老伴在陪他。另一半会听他诉说他的心愿,会好好地跟他道别,先走的那个人可以在爱人的陪伴下去往天堂。
活着的那个人不仅要一个人忍受孤独,将来她走的时候,身边却没了老伴的陪伴。留下来的那个人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她却要一个人面对这种孤寂,一个人带着想念度过每一天。要日日夜夜承受这种孤独感。
所以,我觉得老了最可怕的就是孤独感。特别是活着的人比较痛苦,我的姑姑深有体会。
父母是最伟大的人,他们为儿女辛苦操劳了一辈子,到了晚年,想得最多的还是儿女。他们宁愿自己遭罪、受苦,也不愿意给儿女添麻烦。尤其是独身老人,他们宁愿独自承受孤独寂寞的苦,也不想儿女们为他们操心。
所以,对于年迈的父母,不仅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心灵上的安慰也尤为重要,特别是孤独老人,一定要让父母安享晚年。
写在最后
人的生老病死,悲观离合,都是自然规律。
我们想的再多也没用,该来的早晚会来,该面对的总归要面对,我们所能做到就是保持一个好的心态,锻炼好身体,至于其他东西,就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