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收入不高,但是却通过节俭等方式攒了很多钱的人?
五姐夫把五姐送到银行门口,五姐就打发五姐夫去拉脚挣钱,不用送她回家了。她进了银行,就把钱存上定期。别人存定期的都是一张定期存单,五姐的定期,是存的定期存折。
因为每个月的月底,五姐都会在这本定期存折上,再存入一笔钱。少的时候,也有七八十。那时候定期最长的期限是8年。五姐就存8年。8年的利息最高。
五姐和五姐夫,因为没有一个人有正式工作,所以,五姐除了勤奋地挣钱,攒钱,平时,她很节俭。
五姐这些年一直都是在家工作,她从来不买衣服,五姐夫的衣服在膝盖上、肘部,臀部,会缝六块补丁。那都是九十年代中期了,衣服缝补丁的,也就是五姐夫一个人。
老姨有空,就会买点零食去五姐家看看,把自己不穿的旧衣服,把我妈还有我六姨七姨不穿的衣服,搜罗一堆,都给五姐拿去。五姐就用这些旧衣服,拼接成漂亮的新衣服,够一家三口人的穿戴了。
五姐没有太多的挣钱方法,她就想尽办法节俭。一家人一周只洗一次头发,一盆水,儿子先洗头,然后是五姐夫洗头,最后是五姐洗头。
家里用电,天黑就关灯,节省电费。五姐织毛衣,借着外面的路灯就可以。五姐的一只眼睛,比我们的两只眼睛还明亮。
老姨一直在市场上做买卖,她发现商机,跟五姐说,让她去早市卖小百货,就是卖针头线脑,本钱少,利润大。
那时候,五姐年纪也大了,洗衣服的活儿越来越少,家家都有洗衣机了。织毛衣的活儿也少了,因为穿毛衣的人少了。五姐就听老姨的,让老姨领着,去大城市进了一批货。
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早市就开市了。五姐夫蹬着倒骑驴,驮着五姐和五姐的提包去了早市。到了早市,五姐打开提包,拿出一块红布,在地上铺好,四角用四个砖头压上,她就把针头线脑放在红布上。
没想到,五姐的小百货看着不起眼,还真挺挣钱。后来,五姐发现扣子利润小,但赚钱多,她就开始四处进扣子,专门卖扣子。
二十来年,风风雨雨,五姐从给人洗衣服,织毛衣,到卖小百,卖扣子,一点点地把家业做大了,她不再穿老姨送去的旧衣服了,但她也不会经常买衣服,依然是节俭过日子。
每个月的月底,五姐都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银行,在她的定期存折本上,再加入一笔存款。看着存折上的数字在递增,五姐的一只眼睛里,都是坚定的信念。

五姐去大城市进货,五姐夫就在家里出摊,给儿子做饭,督促儿子念书。五姐的儿子学习很用功,后来考到吉大。好大学的学费不是非常高,但也需要一笔钱呢,五姐夫有点着急,他不知道五姐这些年存了多少钱,他心里没底。
五姐就从柜子里拿出一个上了锁的钱匣子,打开匣子,里面一摞存折。五姐的儿子大宝考上大学那年是19岁,钱匣子里是19本存折。五姐夫打开一本本的存折,每本存折上,都存入12笔钱,那是12个月的存款。
存款到期,五姐就会把利息加到本金里,再继续存入最长年限最高利息的定期。就这样,五姐的财富,就在五姐的节俭里,越积越多。
五姐这些年不仅积攒了儿子上大学的费用,还够买楼房的。我老姨很有商业头脑,她觉得那个时候,楼房的价格低,就赶紧让我五姐买了楼房。
五姐依然去早市出摊卖扣子。城里的人,都知道早市有个卖扣子的一只眼的五姐,只要你的衣服缺了扣子,到五姐的摊子上,要么能配上一模一样的扣子,要么能找到一套比之前更好的扣子。
五姐依然每个月的月底,去银行存钱。四年后,五姐的儿子大宝大学毕业,又考上研究生,大宝担心家里的钱不够学费,五姐说,你就是考博士,妈妈也能供得起。
五姐的儿子研究生毕业留校,当了大学老师。后来在省城买房子,儿子的未婚妻要出一部分钱,五姐没让。她担心儿媳妇出钱买房子,将来会瞧不起自己的儿子,她就全款,为儿子在省城买了楼房。这件事在我们的家族里,成为轰动的新闻。
现在,五姐已经66岁了,依然是每天早晨,五姐夫蹬着倒骑驴,送五姐到早市出摊,卖扣子。五姐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可惜,她没有买社保。因为她不太相信,老姨也没买,五姐就也没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