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北宋当时深入人心的重文轻武,以武为耻。
北宋盛行重文轻武的习气,不少文官都是以武为耻的,在他们看来,狄青用十多年的厮杀和功绩换来从政的机会,已经是天大的赏赐了。
有一次,狄青有个下属犯了事被韩琦抓了,狄青以下属有军功希望韩琦可以网开一面,可韩琦却非常蔑视:
“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取自《宋人轶事汇编》)
即只有读书人才算得上好儿郎,一介武夫怎么能算好儿郎!
说真的,宋朝武将凋零,韩琦要负很大的责任。
在这样的观念之下,不管武将立下多大的功勋,依然会遭到蔑视。身负军功的狄青在定州任职时,就被区区处士称呼为“黥卒”,明显就在嘲笑狄青少年时曾因犯罪被黥面。
因此,在文官集团看来,区区武将的未来和冤屈,根本没有办法和北宋江山相提并论。
如果牺牲狄青、陷害狄青能够让北宋江山更加稳固,他们将毫不犹豫选择杀了狄青。
只不过,有宋仁宗在,他们也不敢直接喊打喊杀,只敢要求贬谪狄青,还美其名曰一切都是为了让狄青善终。
《宋史》:“狄青为枢密使,有威名,帝不豫,讹言籍籍,修请出之于外,以保其终,遂罢知陈州。”
当然,也有不少人说,欧阳修陷害狄青,将他赶出京城,其实质是为了保护他。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狄青如果继续生活在北宋的官场上,必然寸步难行,因为他无法一人对抗整个文官集团。
所以,诬陷他,贬谪他,反倒算是一种聪明的保护。
你们怎么看欧阳修的这种行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