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穷人为什么不自己去荒郊野外开垦一块荒地自给自足,而要给地主打工?
现在的玉米产量高,是因为有了经过基因改造的优良品种,同时还有各种化肥,这些东西,搁到古代哪里会有?
并且,这还是民国时期的数据,远的不说,就说清朝,肯定比这个更少。
也就是说,一家人辛辛苦苦几个月,顺利的话开出来一亩地,期间还要搭上每天大量的消耗,最终收获了就这么点粮食。
这该是建立在风调雨顺,并且土质不错的情况下,本身荒地才被开垦,完全是一块生地,再遇到不好的年景,那么颗粒无收都不是不可能。
种过地的都知道,一块生地,要想产粮食,没个二三年功夫就做不到,而在这二三年中,一家人吃啥喝啥?
最重要的是,种地的种子从何而来?都已经是穷人了,自然是生活难以为继,花钱买种子肯定有困难,没种子,还怎么种地?

最后,说一说什么叫做荒地
所谓荒地,顾名思义就是无主的土地,这种无主的荒地在古代确实很常见,尤其是每逢战乱或者朝代更迭的时候,由于大量的人口死亡,所以无主的土地就会更多。
但无主的土地,就可以随随便便的去开垦耕种吗?从理论上来讲,确实如此,但在实际的情况中,就没那么简单了。
其一,就是荒地的位置,要知道人都是群居性的动物,聚居在一起才是人类社会,而在古代也是如此,即便是种地,也是挨着居住地不远,这样干农活收粮食也方便。
如果开垦的荒地离得太远,就会十分的不方便,光走路都得花上半天,刚走到不久天就快黑了,还怎么干活?
其二,就是荒地的所属权,从表面上看,荒地是无主的,但要是碰上地主恶霸,等你把荒地料理好了,他过来明抢硬夺,说这是他家的地,作为古代的穷人,能怎么着?
地主们有的是办法来证明这土地是他的,哪怕告官他也不怕,到时候只能是白忙活一场,给他人做了嫁衣。
毕竟古代的穷人在保护自己这方面,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能力的,古代的一个地主,就可能是当地的权威,作为百姓,怎么能争过他们?

所以说,开垦一块荒地,并非想象中那样,扛着一把锄头就可以的,而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来做这件事的,但即便是成功地开出来荒地,也会因为粮食产量不好和土地归属权等问题导致白费辛苦,相对而言,给地主家当佃户打工,虽说会被压榨和剥削,但毕竟勉强能维持温饱,还不用担太多风险,所以,古代的穷人才不会轻易的去荒郊野外开垦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