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这样的时期里拥有白糖,那么它的价值无疑远远超过普通食品,这是因为白糖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普通食品,再加上风味极佳,所以它在战时的价值将凌驾于任何一种物资之上,是战时价值最硬的硬通货。
▼下图为英国传教士拍下的两只人手,一支为健康成年人的手,另一支为战乱遗孤严重营养不良的手,这才是真正的瘦到皮包骨。在战时,一把白糖是可以换一条人命的,战况严重时用黄金都买不到,这就是它能成为战时硬通货的原因,图中这名黑人但凡能吃点糖也不至于可怜到这种程度,只可惜他没有黄金,连糊口的粮食都没有,更何况奢侈的白糖呢……

比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日本,由于受到盟军的长期封锁,日本本土的物资极度匮乏,政府配给制度下的白糖价格上涨了300倍,即便如此也是有价无市,白糖一克难求,以至于配给份额在黑市中需要700倍的价格才能买到。
为此战后有日本专家专门研究了白糖战时价值的课题,日本导演甚至以该项研究为依据拍摄一部讲述战时白糖价值的电影——《在这个世界的角落》,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观,必然会因此而刷新大家对白糖的看法。
鉴于白糖在战时体现出来的战略价值,同时基于我国专家的理论研究,最终于1960年被定为国家战备物资之一,地位与粮食、棉花、燃油同等,储量必须具备满足全国3个月消耗量的要求。
为了确保国家白糖安全,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国家制订了严格的价格执导框架,确保产糖农户以及厂商不受国外低价糖的冲击而破产,这也是国内期货白糖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原因,同时也是国家坚决打击白糖走私的原因,也是国内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糖企业总是有利润的原因。
▼下图为产自印度尼西亚的白糖,它的价格折合人民币约4000/吨,而国内白糖价格普遍在5000元/吨以上,差价在1000元以上,国内白糖对国际市场白糖并没有任何形式的竞争力,但是白糖属于我国战备物资,国家宁愿补贴也要产糖企业滋滋润润地活下去,从战略角度来看,食糖安全与粮食安全一样重要。

白糖的作用除了食用以外还是制作炸药的原材料,将白糖熬制成糖浆以后以3:7的比例混入硝酸钾以后就能制成爆速为3200米/秒的烈性炸药,或者以2:8的比例混入氧化氯制成火箭弹发射药。
白糖的功能是其它物资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战时黑市中成为“硬通货”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战争爆发或者出现重大突发事件,大家应当把白糖采购排在第一位,届时它将会发挥着与货币一样或者凌驾于货币之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