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到1000多年前的大唐,走在繁花似锦的长安街市上,迎面走来一个身材矮小、头发卷曲、面庞扁平、鼻宽嘴厚的黑人,这便是“昆仑奴”。
“昆仑”一词在魏晋南北至隋唐时,常用来形容黑色或近黑的东西,因此昆仑奴指的就是黑人。

在许多文史资料中,也有对昆仑奴外貌的描述,比如:
《岭外代答》卷三记载:"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连接大海岛,……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诱以食而擒之,动以千万,卖为蕃奴。”
《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记载孝武文李太后说:“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
这些昆仑奴,虽然身材矮小,但是个个骨架宽大,筋肉结实。他们性情温顺善良,老实耿直,深得豪门贵族的喜欢,加之资源稀缺,可谓千金难求。
在裴铏的《昆仑奴》中,昆仑奴身怀绝技,可以飞檐走壁,是武艺高强的侠客,并且他们精通水性,擅于潜水。
有这些技能的加持,昆仑奴虽然是奴隶,但是身价颇高,达官贵族如果身边有几个昆仑奴,将会是无比荣耀的事。
时至今日,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肤如黑炭的黑人,人们都会表现出惊异的神情,现在的人们一直认为大街上的黑人就是来自非洲。

那么古时候的这些黑人,又是来自何方呢?
根据众多历史资料的分析研究,近代学者对唐朝昆仑奴的来历都是众说纷纭,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目前,主要有东南亚说和非洲说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来自东南亚:
《隋书》卷82《南蛮传·林邑》:“其人深目高鼻,发拳色黑。俗皆徒跣,以幅布缠身。”
《旧唐书》卷197《南蛮传》:“林邑国,汉日南象林之地……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
由此可见,隋唐曾称东南亚一带的卷发、黑皮肤的居民为“昆仑”。
第二种观点,来自于非洲:
张星煷在《昆仑与昆仑奴考》中说:
“昆仑国亦可为非洲,毫无意义也。”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
“内有东西方四十余国侨民,包括源自非洲来的黑人(昆仑奴)。”
胡肇椿等人认为:汉代的黑奴为印度尼西亚境内的土著居民,唐、宋的昆仑奴为东非洲黑人。
由此可见,一些近代学者认为唐朝的昆仑奴来自于非洲,毕竟有史料可以证明。

但是我认为,唐朝的昆仑奴主要来自于东南亚的黑人。
唐代张籍就有诗《昆仑儿》云:
“昆仑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
其中的“海中洲”是唐人对东南亚的群岛的一种普遍称呼。
从出土的唐朝黑人陶俑的服饰来看,这些黑人陶俑大都上身赤裸,斜披帛带,横幅绕腰或穿着短裤。

这些特征与唐代高僧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记载的昆仑人形象“赤脚敢曼”非常相似,“敢曼”是梵语,指下身所穿的衣物。
这些都符合东南亚黑人的特点,与古代非洲黑人服饰完全无关。
此外,唐朝的昆仑奴有一个显著特征:
深谙水性
东南亚大部分地区靠海,居住在此的民族向来水性极好,擅长水上交通,因此唐玄恽法师《法苑珠林》中写道:“善水昆仑”。
《萍洲可谈》说:“海中不畏风涛,惟惧靠搁。……船忽发漏,即不可入治,令鬼奴持刀絮自外补之。鬼奴善游,入水不瞑”。
《太平广记》中说:“邯唐周邯自蜀沿流,尝市得一奴,名曰水精,善于探水,乃昆仑白水之属也”。
《可谈》中记载:“宋世广中富人多蓄黑奴,有一种人水眼不眩者谓之昆仑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