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东南亚也是佛教传播和交流的一大中心,而且,东南亚与印度、唐朝都有不少交流。
所以,这些石窟中的黑人,极有可能是来自东南亚的昆仑人。

综上所述,我认为唐朝盛行的昆仑奴,大概率来自东南亚。
值得一提的是,“昆仑奴”虽然也是奴隶,但他们在唐朝的地位,还是比一般奴隶要好得多。
唐朝的昆仑奴,主要从事服务行业和伎艺表演。
服务行业的昆仑奴,是贵族们炫耀财力的表现。他们有的当管家、有的驯养牛马、有的则从事田间劳作。
从事伎艺表演的昆仑奴,要么被养在家里进行搏击表演、要么进行驯兽表演。
相比其他奴隶,昆仑奴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没有性命之忧,也会有较好的待遇。
相比十五世纪,欧洲人主导的黑奴贸易,昆仑奴的日子要过得好太多了。

当然了,昆仑奴的待遇,可能和他们的“忠心”“侠义”有关。
他们认准了一个主人,就会坚持到底,绝不背叛。
在很多小说中,昆仑奴的形象,也都是忠肝义胆、飞檐走壁的强人。唐代小说《昆仑奴》,就被金庸先生称为中国第一部侠义小说。
中国人,是非常欣赏这种“忠义”品质的。
如今,昆仑已经成了侠义、忠心的象征。
比如,谭嗣同的《狱中提壁诗》中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也是在用“昆仑奴”故比喻革命义士、忠肝义胆的追随者。
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昆仑奴,唐宋时期对昆仑地区被迫为奴隶的人的泛称。当时“昆仑”是对印度半岛与南洋群岛的泛称。
昆仑有黑色之意,昆仑人因皮肤黝黑,他们移居唐朝,成为黑奴。
唐代《咏昆仑奴》写到:指头十颞墨,耳朵两张匙,意思是:那个黑皮肤的长工,十个指头,又黑又粗就象十根墨棒,两只耳朵长得象两把小瓢勺。

唐代的文学作品,不但有昆仑奴的外貌描写,还有敢于他们的传奇故事:
据说,南海洲岛中夷人也。甚黑,裸形,能驯伏猛兽犀象等。
唐代人裴铏,曾经以御史大夫为成都节度副使。著有小说集《传奇》,后人把唐代文言小说称为“传奇”,即来源于此《传奇》。
这部小说有四篇还保留,在宋代的《太平广记》中,其中有一篇题为《昆仑奴》的小说。
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唐朝大历年间,崔生去看望父亲的好友,就是功勋盖世的郭子仪,在其家看上一名身着红衣的歌妓红绡,告别时,红绡向崔生竖起三个手指,又翻了三次手掌,然后指着胸前一面小镜子说“记住”。

崔生回到家里,便失魂落魄。
后来,他容颜沮丧,也不说话了,只是痴呆呆地想心事,整天不吃饭,他吟了一首诗:“误到蓬山顶上游,明挡玉女动星哞。朱扉半掩深宫月,应照瑶芝雪艳愁,”
他身边的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时,他家有一个叫磨勒的昆仑奴,去看了看崔生说:“你心中有什么心事,竟这样抱恨不已?何不告诉老奴我”。
崔生说:“你们怎么能知道,而问我心里的心事”,磨勒说:“你只管说,我一定为你消解忧愁,不论别的地方的事还是眼前的事,我都能办成;”崔生觉得这话不一般,便把他这段经历告了他。
崔家的这个“昆仑奴”磨勒,居然顺利破解了红绡的手语哑谜:约定崔生十五月圆之夜相会。

事实上,红绡女本为富家女,他被某一品大员逼为歌妓。
后来,她为了争取婚姻自由,把幸福寄托于“容貌如玉,举止安详”的崔生。
崔生也为红绡女所颠倒,在老仆昆仑奴磨勒的协助下,两人终成眷属。
小说中的昆仑奴磨勒,能破解红绡的手势语,能知己知彼,从容自若地安排崔生与红绡相见。
而且他能够飞越重垣,毙犬救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