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为什么,昆仑奴会对主人忠心耿耿。
最后说一下这些昆仑奴的结局吧,他们一般不会娶妻生子,也没有那个女人会嫁给他们,在唐末战乱的时候,这些昆仑奴被编入军队,冲锋在最前面,当“人肉盾牌”,死伤无数,最后留在中原的昆仑奴已经是极少数。
唐末以后,社会动荡,活命都够呛,谁还有心思去养昆仑奴,毕竟,当初在那些达官贵人眼里,昆仑奴就是个玩物,也只有歌舞升平的日子里,才有心情玩玩。
盛唐时期,显赫富贵人家的标配有三样:新罗婢、菩萨蛮与昆仑奴。
新罗婢,也就是来自新罗国的女子,她们容貌姣好性情温顺,很受欢迎。
菩萨蛮,也就是来自女蛮国的女子,她们能歌善舞妆容独特,有相当的异域风情。
至于唐朝时期流行的昆仑奴,指的是当时被贩至唐朝的黑人。
昆仑奴们体格健硕吃苦耐劳,而且对主家忠心耿耿,对于昆仑奴到底来自何方,主流认为是东南亚,也有说来自非洲。

昆仑,在古代其实不仅仅指西域的昆仑山,“昆仑”还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泛指东南亚地区,一个是指昆仑山以西所有黑色的事物。
唐朝时期,引申”昆仑“二字,将所有黑皮肤的人称作昆仑人,而不是说来自”昆仑“这个地方的人,所谓昆仑奴,就是黑皮肤的奴。
《旧唐书·南蛮传》:在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
而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也称: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
唐朝时期国力强悍,除了大量在唐朝经商谋生甚至是入仕的外国人之外,也有大量的黑人被贩到中土当做奴仆,或学习乐舞供人娱乐,时人称作“昆仑奴”。

这些昆仑奴来华,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作为年贡
唐朝取代隋朝,建立了东方的宗藩朝贡体系之后,西域与南洋等地的藩属入贡不断,而在诸多的外邦朝贡之物当中,就有大量的昆仑奴。
二,被贩至华
南洋等地,时常有土著被捕捉,然后以高价贩卖到唐朝的东南沿海与内地地区,当做奴仆以获取利润。
三,来华滞留
唐朝极其发达,因此来华谋生的外国人很多,有不少南洋黑人跟着使者商队到了唐朝,从此就留了下来,变成了昆仑奴。

近现代以来,对于昆仑奴到底来自哪里,主要有四种观点:
第一,来自于非洲
唐代长安城之内,有大量的不同肤色人群,其中也有来自于非洲的黑人,不过事实上,根据后来的考证,唐朝来自非洲的黑人奴仆有另一种称呼,叫做“僧祗奴”。
所谓“僧祗奴”,是唐朝时期对于非洲黑人的一种称谓,与昆仑奴并不一样,僧祗奴来自于非洲北部与东海岸,也就是如今的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一带,他们被阿拉伯人掠卖到唐朝。
第二,来自于南洋
东南亚地区也有黑人,但不同于非洲的黑人,南洋地区的黑人纯粹是皮肤上相对比较黑,可与非洲黑人相比又比较浅,有明显的东方人的特征。

第三,来自于印度
印度被称作是人种博物馆,印度的原住民达罗毗荼人就属于偏黑的棕褐色人群,而南印度有很多的尼格利陀人,他们都属于黑人。
第四,昆仑山一带原住民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昆仑奴说的就是西域昆仑山地区的原住人群,不过这种观点并不常见,因为历史上亚欧大陆腹地从来不是黑人的居住地。
主流上还是认为,唐朝的昆仑奴来自于南洋地区与印度,这两个地区的确有大量肤色较黑或者纯粹的黑人生活,而且与唐朝之间来往密切,有人被贩至唐朝可能性比非洲更高。

与唐朝同时期的阿拉伯帝国,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势力远至几乎整个非洲北部与东部,而阿拉伯人与唐朝之间商贸往来密切,唐代典籍中有大量阿拉伯人贩奴至唐的记载。
按照目前考古发现的昆仑奴人偶形象来看,昆仑奴打扮与南洋地区酷似,而与古代非洲黑人的打扮截然不同,几乎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