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也就是说,子婴因为身份远近的问题,一个兄子,一个始皇弟,与胡亥之间没有直接的冲突关系,这个不同的身份,也就造成了连兄弟姐妹都不放过的秦二世,没有将子婴诛杀的主要原因。
而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存在,那就是子婴究竟是兄子,还是始皇弟?这与胡亥出不出手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胡亥出手的主要原因是惧怕秦始皇留下的二十余子与自己争夺皇位,上文已经说过胡亥共杀了22位秦国公子和10位公主,基本上是将秦始皇的后代铲除干净,那么秦始皇的第三代就被自动赋予了皇位的继承权,同样对胡亥有威胁。
可是,在这里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同样是上文提过了,子婴竟然主动出击,面谏胡亥。
子婴所说的话,与其说建议,更像是批评教育。作为皇长子扶苏的儿子,子婴这么做无疑是自投罗网。
可奇怪的是,于情于理都应该出手将子婴处死的胡亥,竟然轻轻松松让子婴逃过了此劫?
那么,只有一种答案能够给与解释,子婴很可能不是兄子,而是始皇弟。
我们来计算一下。秦始皇生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死于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享年50岁。
按照15岁生子来计算的话,扶苏死的时候是秦二世元年,也就是35岁。扶苏15岁生子,扶苏死的时候子婴的年纪是20岁,子婴在20岁时,他的长子最多是5岁,次子最多是4岁。
但是在子婴命人刺杀赵高前即秦始皇死后三年,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
也就是子婴在与他两个6,7岁的儿子商议事关全家性命交关的大事,这本身看起来就是一个笑话。
另外,子婴作为扶苏的直系亲属,去面谏秦二世不要击杀亲族。作为有罪的家属,甚至有可能连宫门都进不去,怎么可能去面谏秦二世,更何况此时此刻子婴自保都来不及。
如果子婴是始皇弟,那么这些都顺理成章了。
子婴作为旁支远族,对秦二世威胁不大,以宗室长者的身份出面劝谏秦二世也就合情合理了,秦二世没有出手杀子婴也说的过去了。
另外,几乎掌控了大秦帝国的赵高,先后两次向大臣们夸赞和推选子婴。
第一次,赵高与女婿阎乐和兄弟赵成商议谋杀胡亥之时,“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
第二次,赵高逼杀胡亥后,身挎印玺召集众臣时。
赵高曰: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秦始皇本纪》
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李斯列传》
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秦始皇本纪》
乃立子婴为秦王。——《资治通鉴·第八卷》
要知道,子婴如果是秦二世兄子的话,那么赵高不会先后两次夸赞和推选子婴,因为赵高之前受命于胡亥,对秦始皇二十余子施行虐杀。
子婴一旦上位,势必会报复,事实也是如此。凶狠狡诈,老谋深算的赵高怎么会干这种不需要耗费多少脑细胞就可以想清楚的蠢事!?

所以,子婴定然与秦始皇诸子并不是直接的血缘关系,对胡亥和赵高产生不了直接的威胁,才会成为秦二世元年的漏网之鱼。
秦始皇死后,秦朝的皇位本该是由秦始皇长子扶苏即位,但最终被赵高、李斯等人篡改诏书,赐死公子扶苏,而拥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秦二世即位后,开始对兄弟姐妹残害,将自己的三十多个兄弟姐妹都残忍杀害,但是却没有杀死扶苏的儿子子婴,胡亥没有杀害子婴的原因在于子婴的身份不会影响胡亥的帝位。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驾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短暂的失去了统治者。在古代帝王驾崩可是大事,但是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并没有第一时间被王公大臣等人知晓,而是被赵高、胡亥、李斯三人合谋封锁消息。想来秦朝刚刚建立天下还未稳定,始皇帝去世的也突然,封锁消息也是为大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