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山观察的赵括被困地形:
放大图:
小结:先来看白起口袋阵的袋口图
对于赵括而言,只有两个方向:1、从谷口出去向大粮山方向;2、夺回被秦军占据的韩王山。口袋后方因为都是山脉,大部分难以翻越。
白起只需要在谷口、韩王山进行重兵防守,少部分兵力放在赵军后路即可完成对赵括的包围。
韩王山易守难攻。见图:
从地理因素来说:在白起引诱赵括决战,突发伏兵夺取了战略点韩王山,迫使赵军后撤去要夺回韩王山,就在赵军攻打韩王山时,白起用大部分部队将召集赶入口袋阵内,完成围困。
二、战略点韩王山、大粮山位置所在
韩王山、大粮山、故关三点是廉颇长城的三个战略点,尤其是故关,是当时主要的道路关口。见图
在韩王山被秦军夺取后,赵括就不得不回撤夺回,在回撤的过程中被白起赶入口袋阵。这是赵括被白起围困的过程。但白起不敢夺取大粮山,因为1、大粮山旁边的山谷后方是故关,无法困住赵军;2、韩王山不失,大粮山只是一个孤立点,没有意义。
白起也不敢夺取故关,因为即便夺取,赵括回撤就让秦守军被断后路。
综述
白起困住赵括,赵括不是不能冲出去,口袋阵后面还是有相对平坦的地势可以走出去。但赵括并不是想撤军,而是继续夺下韩王山,变被动为主动。
秦军夺取韩王山,是白起胜利、赵括失败的关键。如果赵括夺回韩王山,白起的口袋阵完全无用,白起也只能撤军或者和赵括决战。撤军是危险的,因为会被赵括在开阔地区追击。而决战嘛,一半对一半的机率。
长平之战的失败,从战略上来说是秦军死守韩王山导致的。赵括亲自上阵搏杀以鼓舞赵军时期,也说明赵括对韩王山是志在必取。
赵括在战斗中意外战死,是赵军投降秦军的根本原因。赵括不死,赵军虽然一样惨败,但还是有一部分会和赵括逃回赵国。
总的来说,赵括和白起二人的攻守防线是韩王山一带,双方都认识到这个战略地的归属决定了双方的胜败。赵括不是冲不开白起的防线,而是拿不到他想要的韩王山。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按照《史记》中的记载,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长平之战爆发后,廉颇一看打不过,就修筑长垒抵御秦军,而秦军久攻不下之后也修筑长垒与赵军对峙。
赵括接任廉颇后,率赵军主力攻打秦军,秦军详败,赵括一看秦军败了,率领主力不顾一切的追赶,等杀到秦军壁垒的时候。赵括打算一鼓作气将壁垒打下来,但是秦军防守严密,赵军久攻不下,“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
就在赵括攻打秦军壁垒的时候,白起在赵军背后放出了两支奇兵。一支两万五千人,切断了赵括的退路,一支五千人前往赵军壁垒,阻止赵国援军。
就这样赵军被一分为二,赵括一看上当了,想撤。白起迅速指挥秦军出壁垒攻击赵军,看到秦军攻势迅猛,赵括只能停止撤退修建壁垒防守,等待救兵。“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
就在赵括固守待援的时候,秦军已经在赵军背后建好了另外一个长垒,成功将赵括军困住。为了彻底歼灭赵军,秦王动员河内所有15岁以上的男子前往支援白起。“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