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此时赵括身后可不止两万五千秦军,还要加上河内所有15岁以上的男子。
粮道被断绝,援兵也迟迟不到,赵括于是将军队分成4队轮番攻击秦军壁垒(赵卒。。。来攻秦垒,欲出),可惜在秦军的严密防守下难以冲出包围圈。最后,赵括在冲锋中被秦弩射杀,导致全军投降。
以上的战斗过程可以看出,阻止赵军突围的因素有三个:
秦军壁垒。当时赵军被秦军壁垒团团围住围住,需要突围,就要自下而上进行仰攻,增加了攻击难度!
数量优势。在长平对峙的时候,秦军就比赵军强大,为了消灭赵括,秦王又征发了河内所有青壮年男子,在数量上比赵军多得多。
秦弩。赵括在冲锋的时候被秦弩射杀,这说明当时秦弩杀伤力大,并且应用极广。赵军每一次冲锋都会首先承受秦弩的射击。等杀到壁垒前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以上三个因素,成功阻止了赵军突围。最后,40万大军投降并被白起坑杀,赵国失去了和秦国争霸的资本!
在长平之战中,不论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突围,赵军都没能突破秦军防线,这的确是长平之战中令大家比较疑惑的问题,就算赵国兵力处在弱势,军队战斗力不如秦军,但赵括手下毕竟有足足数十万大军,面对全线防守的秦军,赵军只要攻其一点怎么可能突破不了呢?其实大家忽略了一点,那就是长平战场的地形问题。
赵军全面出击,为何突破不了秦军壁垒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七月,赵括接替廉颇出任赵军主帅,在对军队完成初步整合之后,开始主动出击。
就在赵国更换主帅的同时,秦国也将他们的最大杀器白起,悄悄派往了长平前线。秦军秦军营地虽然仍高挂着王纥的帅旗,但实际上的指挥者却已经变成了白起。
赵括率军出战,秦军佯装败退,赵括在不知道秦军已经更换主帅的情况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率领赵军主力开始对秦军展开追击。然而就在赵军渡过丹河之后,却发现横在他们面前的,是秦军极为牢固的空仓岭防线。(如下图)这道防线是秦军与赵军在丹河对峙期间,依托空仓岭、精心构筑的一道坚固防线。
相信看到这幅地形图,大家想必就已经明白赵军为何无法攻破秦军防线了吧。
1、壁垒极为牢固。作为秦军的主阵地,这道防线是秦军在赵军原本防线上,倾注大量心血后修筑的,牢固无比。、
2、具有地理优势。赵军如果想要进攻空仓岭防线,那么就必须先渡过前方的丹河,但丹河距离空仓岭防线距离过近,赵军即使兵力再多,也无法在狭窄且复杂的地形完全展开。而且,在渡河之后赵军还有多少体力来进攻,也是个问题。
3、仰攻难度太大。空仓岭防线的地势较高,赵军想要进攻只能采取仰攻,仰攻的难度不难想象,不仅对士兵的体能要求很高,且很多攻击手段无法施展。而秦军则可以依托防线居高临下的进行攻击,这将导致赵军极大伤亡。
赵军全力突围,为何无法突破秦军围困
我们先来看看赵军是怎么被围的。
在赵军进攻空仓岭防线受阻的情况下,赵括便想要率领赵军后撤,撤回百里石长城一线的赵军阵地。白起岂会让煮熟的鸭子飞掉,在赵军后撤之时,以逸待劳的秦军立即出动,不求杀伤敌军,只是死死咬住赵军,不使其顺利撤退。
而就在赵军进攻秦军空仓岭防线的同时,白起首先命令一支2.5万人的军队绕到赵军后方,攻占了没有主力驻守的赵军主阵地——百里石长城一线。(如下图)
其次,再以一支5千人的军队,对赵军主力和辎重部队的结合部展开攻击,使得赵军主力和辎重部队彻底分割,断掉了赵军主力的粮道。(如下图)
而在攻击秦军阵地受阻,且在秦军骚扰下无法撤退的赵括部队,实际上一直在沿着丹河河谷在前进。而最终,赵军主力便被白起依托“空仓岭防线——百里石长城防线——韩王山”死死围在了一个狭窄地带(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