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向外国银行借钱打仗,为何专挑利息高的?
所以,左宗棠想要收复新疆,便不得不借钱!
实际上,左宗棠不仅向洋人借钱,也想华商借钱,更向别的省借钱,也即所谓的“协饷”。协饷是清朝军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一省用兵,各省筹钱!所以,左宗棠花掉的五千多万两白银多来源于协饷,除了协饷之外,左宗棠向华商借了846万两,向洋商借了1375万两,这2221万两白银中有1710万两是由红顶商人胡雪岩经手。
那么,左宗棠向华商和洋商借了2221万两白银,可为什么会专挑利息高的借呢?
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左宗棠筹钱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可以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左宗棠负责打战,胡雪岩充当他的“钱袋子”,为他筹集和调拨军饷,两人可谓是合作无间,这才让左的“西征”能够顺利地进行,并且取得成功。
胡雪岩在帮左宗棠借钱的时候,之所以会选择利息高的借,原因也不复杂,不是左宗棠和胡雪岩专挑利息高的,而是他们没得挑。
清政府对收复新疆的态度不是很坚定,也没什么钱,左宗棠又到处借钱,这换了谁,谁敢轻易借给他?万一借出去了,收不回来呢?
所以,没实力的商行不敢借钱给左宗棠,有实力的自然会趁机坐地起价,这是市场机制所决定的,如果不能得到高回报,他们凭什么冒着如此高的风险将钱借给左宗棠?洋人到中国来不是为了当圣母,而是一头头掠夺利益的豺狼。
所以,左宗棠想要低利息的借贷?几乎不可能。
此外,胡雪岩虽说是左宗棠西征过程中的“钱袋子”,虽说他亦商亦官,但是也别忘了,他的本质始终是一个商人。
商人逐利,对于这一点,胡雪岩也不例外,否则的话他也攒不出如此丰厚的身家。
说白了,胡雪岩在帮左宗棠借钱的同时,也在为自己谋财。他出面和华商或者洋商借钱,和谁借或者不和谁借,这个决定权基本在他手上,因为左宗棠只负责最后的点头签字,并不会参与到商谈之中。
如此一来,谁想成为左宗棠和清政府的债主,便得经过胡雪岩的同意,胡雪岩又是一个商人,没点好处怎么能让他点头?
所以,胡雪岩在借钱的过程中吃了回扣,华商和洋商让胡雪岩吃了回扣,当然便得在利息上讨回来,所以利息自然也就高了。
左宗棠又急于用钱,哪还顾得上利息高不高?
左宗棠借的钱利息有多高?向洋人借的1375万两白银,到1882年还了833万两的本金,可是产生的利息已经达到了这部分本金的一半,可以想象利息有多恐怖了。
不过,左宗棠虽然付出了高额的代价,但是最终他也没又辜负人们的期望,成功地收复了新疆,这一滔天的功劳又岂是区区利息所能够遮挡得住的?
左宗棠凭此一功,便足可享誉千古了,壮哉!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中,左宗棠的名气可能不是最大的,因为左公是属于低头拉车,埋头干事儿的人。但是论功劳,左宗棠绝对配得上14亿个赞!若没有左宗棠当年力主出兵收复新疆,可能现在的新疆已经不在中国的版图之内了。
1864年,大清国刚刚平定了太平天国,慈禧的气儿还没有顺一口,热乎茶还没有喝一口,大西北的新疆又出事儿了,各路势力在喀什、和田、吐鲁番附近一番混战,建立了好几个割据小政权,宣布独立,不跟大清混了。
新疆那边为什么会出事儿。
一方面,从康雍乾三朝平定了新疆之后,新疆因为地广人稀,也没能为清朝贡献什么财政收入,反而每年要拨出百万两的银子来扶持,咸丰之后,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清朝国力受损,对新疆的那边扶持和控制力都大大减小了。
另一方面,是沙俄和英国这两个老小子,一直想染指新疆,不断从中挑拨,唆使新疆脱离大清的控制。
1867年,来自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伯,占据了南疆,经过几年的征战,在1871年统一了整个新疆,建立了“洪福汗国”。
阿古伯这小子还挺有魅力,“洪福汗国”建立以后,英国女王主动给他写信,还派出大使,并赠送了大批的军火,沙俄老毛子也搂着阿古伯的肩膀说:“嘿,兄弟,我们建交好不好”。
这下麻烦大了,阿古伯的“洪福汗国”居然获得了英俄两国的承认,这就不是闹着玩了,16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