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鳌拜,对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为何被康熙除掉?
和历史上一些功臣一样,鳌拜在清朝的资历确实很深、地位崇高。可是人是会变的,地位不同人的思想和信念就不同;有的人能够束缚自己的欲望,始终如一守护自己的初衷、使命,抑制自己的贪心私欲膨胀。鳌拜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致使晚节不保、身败名裂。
康熙和鳌拜之间的矛盾冲突,归结起来就是权力之争,但是鳌拜显然是不占据道德至高点。顾命大臣是辅政大臣,不是主政大臣,皇帝小你可以有担当,但是皇帝大了就应该还政于朝;说白了就是把权力交给皇帝,人家才是正主。鳌拜可能当政惯了,不愿意交出政权,甚至有超越皇权的意思。这就危险了,肯定有篡权夺位的想法啊,所以康熙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肯定要除掉鳌拜。
鳌拜在四个辅臣中本来居第四,可是他拼命往前挤,处处强出头,想要取代首席辅政大臣的地位。他把自己的儿子和亲信都安插在内大臣、大学士、吏部尚书等重要位置上,国家大事多是先在家里商量好了,再拿到朝堂上宣布。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jh/aabd023ecbc2b164.jpg)
康熙八岁继位,现在康熙帝已经十四岁了。按照规定,他可以亲自管理国家大事了。这时候,辅政大臣索尼已经死去,苏克萨哈因为跟鳌拜有矛盾,被鳌拜诬陷为反对皇帝亲政,置于死地。遏必隆则处处附和鳌拜,听从他的支配。现在,皇帝已经宣布亲政了,鳌拜本来应该把权力交给康熙皇帝,可是他不但不这样做,反而比以前更专横了。可见鳌拜野心昭然若揭。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jh/ddbd61602b0b888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