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宝玉娶了薛宝钗后,王夫人为什么后悔没有让黛玉过门?
所以,薛家放出这阵风,意思很明显,就是为了让薛宝钗配贾宝玉而来。
薛姨妈是商人妇,头脑比一根筋的姐姐王夫人灵活得多。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儿子不仅不堪大用,还是个惹祸的精怪,哪天将薛家败了都有可能,所以她只能将指望放在女儿薛宝钗身上。而在当时,商家出身的薛家早被贵族圈边缘化,放眼望去,她唯一能搭上腔的只有王家和贾家。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jh/ed758f03ec0862b8.jpg)
王家是她的娘家,但是在薛家进京时,他们很巧合地外迁了,再说王子腾应该也没有儿子可配宝钗。
余下就是贾家了,荣国府的当家奶奶,就是她的姐姐。
按王夫人的价值观,对于薛家,她应该是不大看得上的,士农工商,薛家不仅根基低微,更要命的是那命案在身的薛蟠,摊上这么个大舅子,贾宝玉日子能好过吗?她的理想,应该是让贾宝玉读书考试,科举入仕,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孩。
所以一开始,王夫人对于“金玉良缘”,也仅是观望的态度,未曾发表任何意见。
这一观望,就是近十年。
王夫人为何这么做?最初是为了与“木石姻缘”对抗,她在坐山观虎斗啊。虽然薛家不是理想的亲家,但薛宝钗好歹表现得成熟稳重、通情达理,而林黛玉一直都不被她所喜。但碍于贾母,她只能沉默。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jh/0941313b45b379fb.jpg)
在这观望过程中,王夫人的心逐渐被薛宝钗所虏获,对林黛玉是越加厌恶。以至因为晴雯长得像林黛玉,连死后都被她挫骨扬灰。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夫人也接受了一个现实,贾宝玉不可能考举入仕。此外,还有一个她不得不接受的事实,那就是因为“名声在外”,很少有门当户对的姑娘会嫁给贾宝玉了。
所以后来,薛宝钗成了王夫人的儿媳人选。
王夫人以为圆满了一桩大事,却不知后续问题频出,真正的报应正在酝酿着。
据前八十回给出的暗示,贾宝玉在成婚后一段时间,就出家了。而在此前,他与薛宝钗过的是无性婚姻。这在第五回的红楼梦曲《终身误》有提及: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与薛宝钗成婚,是贾宝玉为家人做的最后一次妥协。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jh/a1699dbc355e9184.jpg)
而此举并不是背叛黛玉,在第五十八回,小优伶藕官曾发表过自己的爱情观:
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贾宝玉知道后赞不绝口。而这观点与林黛玉如出一辙,早在第四十四回,林黛玉在听《男祭》一出戏时,就说过:
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可以想见,林黛玉临死前是希望贾宝玉可以开启一段婚姻的。
而贾宝玉确实也按照林黛玉的遗愿这么做了,可惜因为对林黛玉的思念太深,以至婚后他将薛宝钗晾成了壁花。而不久后更因为薛宝钗的种种行举,让他决定不再浑浑噩噩下去。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jh/6ea4663d2028a9f1.jpg)
薛宝钗婚后对贾宝玉做了什么?在第二十一回,写道袭人娇嗔箴宝玉,脂批:
此回“娇嗔箴宝玉”,后文“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然今日之袭人、之宝玉,亦他日之袭人、他日之宝玉也。何今日之玉犹可箴,他日之玉已不可箴耶?箴与谏无异也,而袭人安在哉?宁不悲乎!
可知薛宝钗嫁入荣府后,眼看丈夫终日沉迷以往,不思进取。便试图用“讽谏”的方式激他读书上进。谁知在以前,花袭人娇嗔之下,贾宝玉还会表面上点头,而经过一系列物是人非后,贾宝玉已经不是之前的无忧少年,反而看透了尘世,越发想要逃离。薛宝钗一再“讽谏”,犀言利语诛之将之,难免叫贾宝玉厌恶。最终一去不复返。
薛宝钗就此“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img.php?url=https://imgw01.71396.com/bl/jh/92cc3dc8b3be747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