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不给戚夫人免死金牌,或令她随儿子到封地免受残害?
刘邦知道免死金牌救不了戚夫人,所以不会留什么金牌给戚夫人。一朝天子一朝臣,下代的统治者只要不承认免死金牌,免死金牌就是块烂铁,当初窦婴临死的时候还拿出了景帝的救命密旨呢,武帝还不是照样以密旨是假的推出去斩了?假如刘邦留下免死金牌,戚夫人拿出免死金牌,吕后说是假的,谁敢说是真的?!

留免死金牌没用,还浪费金子,所以刘邦就不留了呗。
喜欢的可以关注,一块聊聊有温度有意思有趣味的历史。
刘邦晚年,汉朝朝堂上最大的政治事件,是戚夫人和吕后的夺嫡之争。刘邦和戚夫人,想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刘如意为皇太子。但是由于朝臣们的反对,以及吕后的运作,最终刘邦改立太子的想法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戚夫人和刘如意在太子之争中落败,刘邦去世以后,两人的命运也都捏在了吕后手中。吕后是何等人也,对于自己的政敌向来是心狠手辣。

刘邦去世以后,吕后将戚夫人打入冷宫。此后,吕后毒杀了刘如意,而且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最终,戚夫人和刘如意都惨死于吕后之手。刘邦和吕后夫妻一场,自然知道吕后的为人。刘邦肯定也知道,吕后会在自己去世以后,找戚夫人和刘如意算账。
刘邦放弃废立太子的想法之后,便开始担心戚夫人与刘如意的命运。刘邦曾经想尽一切办法保护戚夫人和刘如意。史称:
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却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
刘邦在赵尧的建议下,让周昌担任赵国的丞相,希望周昌能够保全戚夫人母子。史称:
“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彊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刘邦去世之后,吕后便开始打击戚夫人母子。周昌曾经挫败了吕后的阴谋,暂时保全了赵王刘如意。史称: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吕后想到了先把周昌招入长安的办法。周昌被征召以后,年幼的赵王刘如意失去了主心骨。吕后再一次征召之时,刘如意离开了赵国,来到了长安。刘如意来到长安之后,很快便被吕后毒杀。吕后杀死刘如意之后,接着又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戚夫人受到百般侮辱之后,屈辱地死去。
那么刘邦为什么不给戚夫人一个免死金牌,或者让戚夫人到赵国跟随刘如意呢?这样不是能够更直接地保护戚夫人母子吗?

说到免死金牌,我们并不陌生。免死金牌的源头也可以追溯到刘邦。汉朝建立以后,刘邦为了褒奖功臣们,给予韩信、萧何等人丹书铁券。这便是免死金牌的源头。既然刘邦可以给功臣们丹书铁券,为什么不给戚夫人和刘如意也颁发一个呢?
当时的丹书铁券,只是一种荣誉上的褒奖,并不具备免罪或者免死的功能。魏晋南北朝以后,丹书铁券逐渐具备了免死或者是免罪的功能。汉朝以后,不少皇帝会颁发丹书铁券,或为褒奖其功劳,或为其免罪免死。当时,刘邦都没有赋予这块铁券,免死或者是免罪的功能,又怎么会拿这个当成戚夫人和刘如意的护身符呢?
有时候我们也会戏称,免死金牌实际上就是找死金牌。如果一个人的功劳大到可以免死,基本上也就离死不远了。能够获得免死金牌的人,大多都是功高震主之人。这样的人对于皇帝来说,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即使当时皇帝颁发免死金牌,后来也会以各种理由收回金牌。免死金牌极少,能够起到免死的效果。朱元璋当皇帝以后,也曾经颁发给功臣们免死金牌。但是一点都没有耽误朱元璋诛杀功臣。即使,刘邦颁发给戚夫人一张具有免死功能的免死金牌。吕后也会想尽各种办法,收回这张金牌,或者让这张金牌失去应有的功效。以吕后的政治才能,一张小小的免死金牌,怎么可能阻碍其杀死戚夫人的决心?

当掌权者想杀掉某个人的时候,再多免死金牌也无济于事。更何况刘邦时代,只有丹书铁券一说,根本没有免死金牌的说法。刘邦又怎么能颁给戚夫人一张免死金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