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哲宗在位时,有个农民献给他一枚传国玉玺,说是在耕地的时候发现的。后来经过十三位大学士多方考证,认定这是秦始皇那枚传国玉玺。但当时很多人怀疑这是宰相章惇、蔡京为了哄皇帝开心造的假。
公元1126年发生了“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同时被抢走的还有传国玉玺。但奇怪的是后来的几十年,忽必烈并没有把这枚玉玺拿出来过,也不知道中间出了什么岔子。
直到公元1294年忽必烈死的时候,竟然有人在集市上公开售卖传国玉玺,被宰相伯颜买走了。伯颜先后得到了很多历朝历代的高仿玉玺,他并不是为了收藏,而是将这些印玺全部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们用来刻制私人印章。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北伐,元兵被赶到漠北,朱元璋派徐达继续追击,希望能追回传国玉玺,但是徐达并没有找到它。
明孝宗时有人进献“传国玉玺”,但被明孝宗认定是赝品。

清朝皇太极攻灭蒙古林丹汗时,得到了一枚玉玺,上面刻着“皇帝之玺”。连同其他三十八枚玉玺一起被收藏在紫禁城中。但是据乾隆皇帝亲自考据,认定皇太极得到的这枚玉玺也是赝品,但是他也没有声张。谁都有吃屎的时候,乾隆当然不会细嚼。
公元1912年,清帝逊位,民国成立,民国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传国玉玺又失踪了。
所以说,最早的传国玉玺问世没多久就被秦始皇掉在了洞庭湖底,传世最久的“汉传国玺”金镶玉大概率是葬身火海了,剩下那些边边角角的仿品就不值一提了。传国玉玺在历史的长河中忽隐忽现,伴随着王朝的覆灭和新生,引无数枭雄征伐抢夺,最终也不过是一场空。
传国玉玺最有可能存在的地方,是藏在洞庭湖底下的淤泥之中。

传国玉玺的大名,相信不少人都有所耳闻,这块出自秦始皇之手的印玺,除了本身具备的价值之外,更有着极为不凡的意义。
甚至在古代,这块印玺代表着皇权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不过,这块意义非凡的印玺,自打问世之后就命运多舛,并最终消失于大众的视线之中,时至今日,无人知道该印玺究竟在哪里。
那么,假如这块印玺有可能重见天日的话,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呢?其又是以什么形式被保存着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就需要知道传国玉玺的前世今生。
传国玉玺问世的时间,普遍认为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并称皇帝之后。
秦始皇嬴政继位之后,励精图治,最终逐一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有了这份功绩傍身,秦始皇就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于是,他便取“三皇”之“皇”字,以及“五帝”之“帝”字,组成了皇帝的称号。
由此,秦始皇嬴政便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人,也正是因为他是第一个,所以后世均称他为“始皇帝”。
称皇帝之后,秦始皇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车同轨”、“书同文”,另外还有统一度量衡、实行郡县制等等,这些都是他为加强统治而推行的相关政策。
与此同时,他为了彰显自己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就命丞相李斯安排工匠,打造了一块精美的印玺。
这块印玺,就是我们所说的传国玉玺。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有一种说法是说传国玉玺是由大名鼎鼎的和氏璧所打造而成的,但这种说法明显有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呢?首先,和氏璧的形状,无法做成印玺。
和氏璧最早是由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发现的,他认出这是一块绝世好玉后,就想献给楚厉王,结果楚厉王找人一看,说这只是普通的石头,因此楚厉王大怒,认为卞和骗了他,就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之后,楚武王登基,卞和再次献玉,这次依然被当做了石头,于是,右脚也被砍去。
到了楚文王登基后,卞和抱着和氏璧在大山边上哭,一直哭到流出血泪还不停,楚文王就很好奇,问他为何如此。
而卞和则说,自己不是因为受到酷刑而痛哭,而是由于宝玉无人能识而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