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如果只反反复复读原文,不读后人的注解,会不会有一天能自己悟出道理?
我认为不读注解是很难弄懂的,就算你读一千遍也不可能懂。就算你自以为大概理解了也未必正确。
如果仅靠自己反复阅读而不借助注释和译文就能弄懂,除非你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高古文言文相当精通,二是对老子思想研究颇深。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你可能多读几遍就能悟出个八九分。如果只具备其中之一,你可能最多只能悟出一半。如果都不具备,你就永远只能当做天书读。
所以,光靠自己反复读原文就能大略理解者,必须是有相当高的条件的。而仅靠反复读原文就能全部弄懂的,几乎不可能有。
总之,读这些古代经典著作都必须认真看注解,虽然我们也可以怀疑注解也并非百分百正确,但它是经顶级和权威研究者们反复琢磨过的,总还是值得继承和认可的吧。
戴着裂缝眼镜的旧书摊老板,传授我制心一处读经典的妙处!说的还行我买了他六本书。
街角有个二手旧货市场,里面有个旧书摊,老板是个高度近视带着很厚眼镜的大叔,那副眼镜还破裂了用透明胶封上,发黄老旧我看着实在别扭。劝他换掉他说戴了很多年不要丢了。
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旧书摊上看书,看到入迷有时候去叫他几句他没啥反应。
一次我看他拿着一本《道德经》在看,就问他:如果一个人读道德经或者佛经,反反复复读原文不读后人的注解,会不会有一天自己悟出道理?
他说:是有这样的人。但是是极少的,道理不是从道德经里面悟出来的,也不是从佛经里面悟出来的,而是从你自己的心里面悟出来的。
只不过你是借助反复用心专一读这些东西,借由这个方法而悟出来了。
道理本来就在那里,你跟他之间可能隔着一层。迷雾或者隔着你自己的执着等等。
当你没有悟出来的时候,看着那些字句。你可能一知半解,有可能完全不理解。甚或一直是能够读出这些字来,其他根本都不懂。
也许要等很久,在生活中你可能遇到了类似的事情,领悟到了这个事的道理,你这时候自然想起书上那句话,你一拍大腿:真的是这样啊,老子说的真的太好了。这其实还是你自己从实践中悟出来了。只不过和书上的文字相应了。
但是你若真的做到制心一处,心无旁骛,杂念不起,去反反复复地读,可能也有机会能够悟到更多更广更深的道理。
这个逻辑不是这些文字有什么魔力刺激你。而是你自己启动了你内心的一个机制。读道德经或者读佛经,这只不过是这个机制的一个助缘而已。
如果你心的机制达到了那一个程度,即使你读的是很随机的一些文字,也一样可以能够悟。
释迦牟尼有一位弟子因为是文盲,不会念经,也不会念咒,教他什么他都不记得,他只会念“扫帚”两个字。
释迦牟尼佛就教他一心一意地念扫帚这两个字。
于是他老老实实的去念,念到一心不乱,结果他成功了。
这个事情的关键就在一心不乱,而不是在于念什么东西。
我说:那难道不是因为道德经和佛经这些经典具有神奇的力量吗?
他说:要我告诉你老实话吗?
我说:当然希望能够听老实话。
他说:如果我告诉你。道德经佛经既有神奇的力量,又没有神奇的力量,你该怎么去认识这个事情呢?
我说:我确实不知道怎么去认识这个事。
他说:当你一心向往把它们推为无比神圣,认为它们有无所不能神奇的力量的时候,他就没有这种力量了。
当你把它们和天底下所有的书刊同等对待看待,并不觉得它有什么魔力和什么不同。它们的神奇力量就产生了。
其实书本的内容不同,对你的影响确实是不一样的,所以好的文字读下去,就像喝了杯好茶,不好的文字读了就像喝了百枯草,如果只单纯说读书学知识,那就尽量从好从良从经典,这也是好因缘的善好作用。
但如论读经典的感应悟性,说到底它的神奇一样来自于你。它有没有神奇魔力也决定于你。它本身只不过是一本书,可是它神圣与否,对你有没有帮助,它有没有救度你的能力,这都取决于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