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却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李渊跟朱元璋一比,能力上是天壤之别,李渊是养虎为患
朱元璋的江山是一刀一枪拼下来的,他本人就是军队最高统帅,亲自带兵打仗,对将领和整个军队保有完全控制权,不像李渊那样靠李世民包打天下,把儿子给养肥了。
朱元璋有一个聪明之处,他不但把其他儿子赶到外地做藩王,还严格限制他们的兵力,并且禁止藩王进京,这相当于把藩王给阉割了,基本杜绝了藩王造反成功的可能性。
即便朱元璋不停地杀功臣,但后来朱棣造反还是遇到了很大困难,甚至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光是靖难之役和朱允炆就足足打了3年。若是换成朱元璋在世,朱棣连造反的想法都不敢有。
如果李渊当初学朱元璋这一招,恐怕李世民也不能如此轻松夺取皇位。
试想,如果李世民像朱棣那样早被安排到外地就藩,李世民根本不可能得到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机会,即便他公开造反,李渊和李建成也可以从容应对,李世民绝不敢轻易冒险。
归根结底,李世民和朱棣的水平或许差不多,但李渊和朱元璋的能力差距太大,若把李渊换成朱元璋,李世民绝不可能得到“玄武门之变”的机会。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李渊当上皇帝之后,十分好色,贪图享乐,妃子招进宫中,一个又一个。要不是有李世民坐镇朝野和掌握一定的兵权,估计早就开始内斗,被灭的风险非常大。
而朱元璋当皇帝后,真的勤政为民,只宠爱马皇后一人,对儿子最上心的就是朱标了,可谓是希望朱标能赶紧胜任皇位。

一次,朱元璋教育朱标,拿出一根刺条让他握住,朱标摇头说:上面有刺,拿不稳。朱元璋便当着他的面,用双手把刺条全面撸掉,顿时双手鲜血淋漓。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对朱标说:“儿啊,为父已经将上面的刺全拔了,这次你要稳稳的接住。”朱标眼泪汪汪,跪拜朱元璋,接过了刺条。
朱棣有这样的待遇吗,别想了,李世民也不会有。

李渊认可李世民,朱元璋只认可朱标,李建成的太子之位不稳,朱标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
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并不是李渊最有战绩的儿子。虽然李建成也曾带兵打仗,战功赫赫。但在平定山东后,被留守在大后方,处理政务。
为此,李建成在军中和百姓中的威名,是远远少于李世民的。唐朝的江山,大半都是李世民的带着军队打下来的,论才智战功,李世民远胜于李建成。
而且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不是因为发现了大儿子的雄才伟略,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心。李渊害怕李世民功高盖主,拿着兵权不听他的话,便把大儿子李建成立为太子。
毕竟李建成是嫡长子,按照老辈传下来的规矩立为太子,朝中文武百官都不会反对,李世民有怨言也没办法。为此精于算计的李渊,开始对两个儿子采用制衡之道,制衡李建成和李世民。
李世民清晰的认识到太子之位对于父亲李渊来说,更像是一个稳固地位的工具,并不是非李建成不可,因此他敢夺取太子之位,并且还开始养兵,计划造反之事。

而朱元璋对待太子的态度,则和李渊不一样,他就是要扫清一切障碍,把帝位给到大儿子朱标,就想简单粗暴地“宠”着这个儿子,根本不给其他儿子留有机会。
朱元璋是手把手教朱标,恨不得朱标把他的皇位给抢了,可以说是历史上皇帝跟太子,最好的父子关系了。
朱标一出生,就受到了父亲朱元璋的极度重视,在14岁接被立为了太子,这个朱棣也无能为力。再加上朱标仁爱,深得朝廷大臣的拥护,他的班底已经非常稳固,朱棣根本没有机会动摇太子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