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论功行赏,为什么萧何排第一,张良却只分到又穷又小的留县?
当时汉朝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相当于今天的美国,目前美国GDP的总额超过210000亿美元,1%.就是2100亿美元,所以刘邦对张良还是非常厚道的!
当然了,张良封地中的产出肯定不是都归他,在汉朝初年,刘邦的本意是创造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然后以这个群体作为大汉帝国统治的基石。在当时老百姓的税负是非常低的,尤其是曾经为刘邦战斗过的士兵,他们除了分得大量的土地之外,还会有最多12年的免税,然后才会和普通小老百姓交一样的税。
所以,即使得到封地之后,也不可能把老百姓压榨的处于温饱甚至饥饿的水平,绝大多数产出是由老百姓自由支配,每年封地上缴的物资应该不会超过老百姓当年产出的10%,理论上大约相当于大汉王朝GDP的1‰,换算成今天相当于美国有一个人每年可以得到200多亿美元的固定收益。
那为什么后来张良仅仅得到了一个小小的留侯呢?
这个真不怨刘邦,是张良自己要求的。
这个小县也许小,可不贫瘠。
张良受封的留县,在今天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东南的微山湖湖区内,虽然留县已经被湖水淹没,但是从周边的地势情况来看,这里当年是一片非常肥沃的土地。
徐州地型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大约占到了全市面积的90%,丘陵山地只占到了全市的9.4%,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二百米的小山包,在地质构造上徐州地区属于华北断块区的南部,地震活动的频度和强度都非常低。而且由于地处黄河故道附近,这里河流纵横交错土地肥沃。再加上徐州降水量丰富和当地的温带季风气候导致的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非常适合农业生产。
作为徐州的一部分,留县的地形地貌应该和徐州总体的情况是差不多的,最多也就是在微山附近有一些丘陵山地,但这不影响整个留县地区以肥沃的平原为主的现实。在以农业为主的西汉时期,留县整体的富裕程度最起码不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概率还会高不少。
(当地的地形一马平川)
当然,留县作为一个小县,在当时估计经历了秦末的战争之后最多也就是几千户,张良要这块封地等于是比刘邦能给他的封赏至少降低了90%。显然,这片土地用来封赏张良过于少了。
张良这么做应该源自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他本人对财富不热心。
张良是韩国贵族之后,他的父亲、祖父曾经服务过五代韩王,所以当秦国灭掉韩国之后张良散尽家财,用来招募武士刺杀秦始皇,在他眼里财富只是自我实现的工具而已,而他本人对于财富并没有多少热心。
所以,刘邦统一天下之后张良没有像别的功臣一样邀功,除了拒绝刘邦的封赏之外,他主要的精力就用在修身养性方面,这可能和张良的身体条件有关系,同时也有可能是将张良的性格使然,他曾经不止一次在家中绝食,也就是传说中的辟谷,以寻求道引轻身之道。说白了这个时候他别的不想,就是想成仙。
第二,明哲保身。
张良选择留县这个地方作为自己的封地,可是有讲究的。
刘邦在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巩固统治不仅对那些佣兵自重的诸侯不放心,连对他的老兄弟萧何都不放心,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张良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当看到和他功劳相当的韩信、萧何的遭遇之后,不得不想一个名则保身的方法。
刘邦起兵之后就是在留县和张良第1次认识的,而正是因为这场相识,让张良在日后能够为刘邦服务,帮助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了天下。而且,此地离刘邦的老家不远,刘邦就是一个非常有乡土观念的人,他曾经跟老家人说过,别看我把家安在了长安,但我永远是沛县人。
每一次想起老家,那么距离老家只有几十里地的留县也会勾起他当年的峥嵘岁月,和与张良的战友情,而张良又这么识相的弱化自己,刘邦肯定不会难为张良了。
第三,为自己的后代着想。
张良有一个儿子叫做张不疑,也是他爵位的继承者,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张不疑的出生年,从张良的经历来看,他这个儿子也许出生的非常的早,也许出生的非常晚。
- 第1种可能,出生很早。
从年龄上来推断张良应该和刘邦差不多大,因为当秦始皇灭掉韩国的时候张良已经是家族的族长,年龄应该在25~30岁之间。作为韩国的贵族之后和家族的族长最起码在20岁的时候他应该已经结婚了,不会像刘邦一样是个光棍子。而且,他大概率不只是一个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