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6K经过改进升级以后,现在的航程达到了8000公里,最大作战半径超过了3500公里,已经够着了战略轰炸机的门槛了。
轰六K换装了新的发动机,也就是D-30KP-2发动机,该发动机非常省油,推力为14吨级,足以满足轰-6K扩大航程、提高载重量所需。这款发动机还用在了伊尔76、运20等大型的战略运输机上面。
目前轰六K的载弹量达到了12吨左右,主要的挂载武器为6枚重型巡航导弹,比如:KD-20和CJ-10、KD-63等,
KD-63为一种大装药量的重型空对面、空对舰导弹,射程为500公里左右,但是威力巨大,一发就能重创目标;
CJ-10则是一种远程对地精确攻击导弹,射程达到了2500公里,命中精度在10米以内。除此之外,轰-6K还能够挂载20枚500磅的精确制导炸弹等等。
这样一算轰六k的打击范围就比较好出来了,作战半径为3500公里外加上CJ-10对地导弹射程的2500公里。那么轰六K的最大打击范围就可以达到6000公里左右了。这样的打击范围基本可以覆盖第二岛链以内的所有目标了。
但是轰六K也有两个短板:
一是,轰六K不具备二次加油能力,航程和作战半径上受到了限制,载弹量上面也略显不足;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轰六K缺乏突破对手严密防空系统的杀手锏本领。
前面分析过了,图160战略轰炸机是靠速度来撕破对手的防空网;B2隐形轰炸机是靠其高超的隐形能力来撕破对手的防空网从而实现快速打击对手的目的。
但是轰六K到底能不能突破对手的防空网、能不能实现打击完了之后还能快速的撤离。说句良心话,这些都是有待商榷的。
总不能等自己一方完全掌握了制空权以后,再用轰六K去执行扫尾任务,这样战略轰炸机的本来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不过不管是现在改进服役的轰六K,还是在继续进行改进的轰六N这都是我们的一个过度产品而已。没办法,新一代的战略轰炸机没有服役之前,还是要靠轰六带字母的顶一顶的。
最后我想说,让我们一起期待我们的新一代隐形战略轰炸机——轰-20的到来吧!估计到时候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惊喜的。不过航空发动机这个问题确实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据报道,5月18日空军航空兵某师团组织轰6K等多型多架轰炸机,在南部海域展开了岛礁起降训练,锤炼提升全疆域导弹,全时空突击,全方位打击的能力。新闻中提到的南部岛礁距离我国海南岛大约为一千公里,距离西沙群岛大约五百公里,这意味着南部海域岛礁机场可以将轰6K的活动距离延伸到一千公里。当前轰6K的作战半径在3500-4000公里,将其部署在岛礁机场的话无疑会让轰6K的打击范围更加广阔。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岛礁机场主要用于制海权,一千公里的距离对于后勤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日常消耗和大型装备设施都要依靠海上运输,一千公里对海上运输来说,航行时间比较长,危险性高,以15节的航行速度计算,至少需要38个小时才能到达,因此在海上运输的时候就需要绝对的制海权。
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进行空运补给,但空运成本太高,以目前中国运20的运输能力还是有一定的压力,而如果面对高强度的海空对抗的时候,一千公里的补给线确实有点太长了。再考虑到海上的作战环境的复杂性,其实并不容易到达,除非航空兵能够完全压制住敌人的作战部队,占据制空权和制海权的主动权,否则,前出的机场会成为孤军深入的一个据点,陷入包围当中,这就等于丧失了战略意图。因此,南部海域机场的存在,其战略价值还有待考虑。(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军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