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造反失败后,康熙想将他全家上百口满门抄斩
昆明被清军攻克之后,镇守贵阳的吴应麒和马宝也知道贵阳肯定也守不住,于是二人带着吴三桂的族人和吴三桂的遗体放弃贵阳,向黔西南寻找安身隐居之所。
吴应麒和马宝后来在甩开清军围捕之后,在黔西南找到了安身之所,也就是现今岑巩县的马家寨村。当时陈圆圆也被吴应麒和马宝所护送,为了躲避清朝追捕,吴应麒、陈圆圆、马宝三人由于名气比较大,于是三人改名换姓,吴应麒改名吴启华,陈圆圆改姓为聂氏,马宝则改姓为谭宝。
吴应麒及其后人与马宝及其后人就此开枝散叶,二人都严令后世子孙不得入朝为官,马宝由于改姓,更是严嘱谭姓后世子孙世代不可与马姓通婚。

其实现在看岑巩县马家寨村与周围的苗寨村、侗寨村建筑风格完全不同,马家寨村是典型的中原汉人建筑风格,而且村中布局蕴含着九宫八卦阵排列,属于布局严谨,内通外连,安全防范意识非常强,外人进出不易的布置,就能明白为何在苗族和侗族聚居地会出现这么一个村子了,就是因为当年吴应麒和马宝在此隐居下来。
而马家寨村之所以叫马家寨村,一是为了掩人耳目,二是为了纪念马宝护送救援之恩,因此马家寨村就出现了名为马家寨村,全村的人居然多数都姓吴和姓谭的情况。

吴三桂的遗体也被埋葬在了马家寨村,后来陈圆圆隐居马家寨村终身吃斋念佛寿终正寝,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以72岁高龄去世。陈圆圆死时由吴应麒和儿子吴世龙为其送终。
吴应麒担心陈圆圆名气太大,于是死后不敢以本名为她下葬,只在墓碑名上写着“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以此为陈圆圆立碑下葬。
而关于陈圆圆墓碑名的秘密,几百年来只有马家寨村的吴姓族人才知道,而且世代都是以口相传,不立文字,当地吴姓族人都不会称其为聂氏墓,都称之为陈阿婆墓。吴氏族人世代也都知道陈阿婆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陈圆圆。

陈圆圆与吴三桂合葬一处,陈圆圆都改名换姓立墓碑,那吴三桂自然更得改名了,吴三桂的墓名为“受皇恩颐养一次八十五岁吴公号硕甫墓”,这个名字让人十分费解,根据现代吴氏族人解释,所谓受皇恩颐养一次是指吴三桂称帝一次,八十五岁是指吴三桂当年死于八月十五,而硕甫是吴三桂的私号,这个称号只有吴氏族人内部才知道。
在2011年通过多位清史专家确定,马家寨村吴门聂氏之墓与吴硕甫墓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陈圆圆与吴三桂之墓,而马家寨村的吴姓族人全都为吴三桂后人。

写在最后
所以康熙虽然在平定三藩之乱后下旨诛灭吴三桂九族,但是漏网之鱼其实还有不少,先是通过吴三桂的孙女色诱大将蔡毓荣漏掉了部分吴三桂后人,后来吴应麒和马宝又摆脱了清朝的围捕,吴应麒一支得以幸存隐居起来。
当初被蔡毓荣放掉的那部分吴三桂后人肯定都是改名换姓,又历经数百年,自然没人能知道这些人是谁,但是最终能确定有名有姓的吴三桂后人侥幸逃脱漏掉的那就是他的次子吴应麒了。
其实想一想和吴三桂当亲戚挺可怕的,当初吴三桂与李自成大战,结果连他老爹吴襄和在北京的吴氏族人全部被李自成所杀,后来吴三桂60多岁了又起兵反清,再次连累大批吴氏族人被杀,怎么看都觉得吴三桂有点费亲戚,看来和吴三桂当亲戚挺危险,很容易就被他连累死。
吴三桂三藩之乱失败后,康熙将吴三桂全家满门抄斩,连康熙的姑姑建宁公主与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所生的儿子也全部处死。但还有一条漏网之鱼吴三桂的幼子吴启华。近年来,有一个爆炸性的消息,说是吴应麒(应期)在昆明城破后逃走,携带吴三桂遗体和陈圆圆,隐居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但史书记载吴应麒早在吴家内斗中被郭壮图处死。
去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的,应该是一位马姓和胡姓的臣子,他们带着吴三桂的幼子吴启华(不是原名)、吴三桂和张皇后的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