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梁实秋完成了文集《谈雅间吃法》,收录了57篇回忆家乡美食的文章,包括石舌、佛跳墙、乌鱼钱、海参、鱼翅、螃蟹、白肉、二锅鱼、瓦鱼、满汉全席、烤鸭、狮子头等精致高档的美食,还有汤包、豆汁、豆腐等。这些美食都有梁实秋的怀旧回忆。比如正阳楼的烧饼和山东威县的大葱,东兴楼的清蒸鸭肝,顺河和沙锅居的白切肉等等。
这里有两个例子:
餐馆里有一道名菜,“红烧大黑红烧酱”。大黑海参为黑色海参,又名“黑参”。好的海参要有刺,也叫“刺参”。淮阳饭店的红烧大武最好吃。50年前,北京西长安街有十几家淮扬菜店,都叫“春天”。不记得是哪个“春天”了,红烧香菇特别好。每一道菜都套着大小不一的瓷碗,既能保温又好看。红烧香菇上桌,服务员揭开碗盖。突然,两个黑蘑菇并排躺着,碗盖满了。这道菜不能用筷子吃,要用勺子,像吃八宝饭一样。碗里没有食材。最多也就三五个冬笋。但是汁浓,里面有虾。这道菜的美不在于味道,而在于我们触摸的满足感。当我们品尝美食时,我们有时会考虑触觉。(海参)
北平干旱,不是养鸭的繁华之地,但近在咫尺的通州,运河池塘都方便,特别适合养鸭。最好的品种是纯白的,野鸭和花鸭不是最好的选择。从通州到北平的鸭子还是要装肥的。将高粱等饲料揉成圆条,比普通香肠热狗粗,长约四寸。通州的鸭师傅抓到一只鸭子,夹在两腿之间,举着不动。他用手折断了鸭嘴。用又厚又长的食物块蘸水硬塞,鸭子叫的时候发不出声音,只能眨眼睛。塞进嘴里后,用手轻轻抚摸鸭子的脖子,一片片往鸭子肚子里挤。填了几个后,我看到再填就要撑破肚皮了,就松手把鸭子放在阴暗的棚子里。数百只鸭子被锁在一起,像沙丁鱼一样。他们没有活动的空间,但尽量给他们水喝。被关了几天,天天拉出来填,只好胖,故名“填鸭”。一来鸭子品种好,二来师傅手艺高,所以鸭馅是北平独有的。(烤鸭)
1947年,北平城外的一户农家以给旅馆提供原味烤鸭为生
至此,读者可能要问了,梁实秋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关于吃的美文,除了与他高超的文字功底有关外,还得益于他作为吃货的家庭背景。“家父是厚德福的常客,自然与厚德福的掌柜陈先生有交情。我父亲极力主张扩建,李安堂先生的心也因此而感动。城南休闲公园正在筹建中,我父亲为之奔走。康乐公园内成立厚德福分号,生意鼎盛。此后,我父亲在沈阳、哈尔滨、青岛、Xi、上海、香港等地开设了连锁店,我和我父亲在几个地方进行了少量投资,成为股东。"(梁实秋《有没有让大海吃惊的文章——回答邱燕鸣女士的问题》)
梁实秋和他的父亲梁先喜
本文选自《北京文史》2020年第2期
作者:刘宗勇
单位: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刘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