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从冬天到夏天怎么吃面条?
夏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代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有三天的假期。唐志强说,夏至有许多习俗,许多文化习俗反映了阴阳转折的意义。祭祀大地,测日影,祭祖,看荷花,赏极光,夏至吃面,姜,馄饨等。在饮食中都有转折的意思。
自古以来,在夏至时间庆祝夏粮丰收和祭祀祖先是一种习俗,以祈求救灾和丰收。《李周·官纯》载:“随着夏天的到来,去当地的东西。”唐志强介绍,从周朝开始,每年夏至,朝廷都会以歌舞、礼乐等形式举行盛大的仪式,祈求消除灾荒饥馑,希望风调雨顺,繁荣昌盛。“如今夏至前后,一些地方举行盛大的‘夏麦’,这是古代庆典的遗迹。”
▲夏至书写(中国文字博物馆供图)
“冬至饺子夏至面。”唐志强说,“吃饭的时候才吃饭”,这句谚语指的是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中特定的饮食习俗,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智慧。在夏季,我们庆祝丰收,满足我们的渴望。古代人讲究“时不我待”的观念,想吃最新鲜的时令食材。“夏至是芒果种植后新麦刚刚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小麦新鲜,营养丰富。”
夏天吃“夏至面”也提醒人们注意防暑降温。在这一天,一些地方会吃一些冷食,冷陶面(也叫过水面)是最常见的。早在唐宋时期,冷面就非常流行。杜甫在他的诗《槐叶寒淘》中写了吃冷面的感受,诗中有一句“牙齿比雪还冷”。据《东京梦华录》等书记载,宋代两京的饭馆里也有“银丝凉拌陶涛”和“丝鸡陶涛”出售,丝鸡陶涛就是鸡丝凉面。
唐志强说,除了面食,夏至期间市场上还有大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还有大量可选的果蔬款式,味道很好。
"夏至时吃一口不会对一年造成任何伤害."夏至是荔枝的收获季节。唐志强说,荔枝性温,适量食用荔枝可以消食化滞,增进食欲。广西的广州、钦州、玉林等地区都喜欢在夏至吃荔枝。苏轼一度与荔枝结缘,在多首诗词中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一天三百颗荔枝,我是岭南人”是最著名的一句话。但专家也提醒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要吃太多荔枝,过量食用容易导致低血糖。
今天夏至,这些知识点你掌握了吗?
▲长阳杨剪纸作品《夏至》(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化中心提供)
编辑:邵文静
来源:人民日报经济社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