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再次证明,文化中的错误观念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只有彻底摆脱这种观念的影响,我们才能解放自己和孩子,避免各种焦虑情绪。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文化中,养育儿女有两个闪亮的目标:快乐和成功。如果你问任何一个家长,他们养育孩子最大的两个目标是什么,他们几乎会异口同声地说:“我想让我的孩子快乐、成功。”那就让我们从快乐开始,分析一下这个说法。
扎拉,我那位正在经历“空巢综合征”的来访者对此说得很清楚:“除非克林特开心起来,否则我会一直痛苦下去。我们一直很亲密。我有什么感觉,他就会有什么感觉,反之亦然。现在他不在我身边了,一想到他不快乐,我就睡不着觉。我快疯掉了。”
实际上,与孩子同喜同悲这种做法不是关心,而是情感上的纠缠。当我向扎拉解释,她和她的儿子其实处于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时,她很惊讶。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和儿子之间的联系是不正常的。当我告诉她什么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她如何因为儿子失去了她自己的身份认同时,一切都明朗起来。她终于明白,正是她无法应对自己的“强烈情感”,才让她的儿子也无法应对他生活中的情感。在这次生活出现变动的时期,她和以往一样,并没有坐下来审视内心,感受生活变化带给她的情感变化,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放在克林特是否快乐上。她没有给孩子空间,让他审视自己的感受,让他和自己的新生活建立起独立的联系,而是向他施加压力,逼着他快乐,这样她就无须处理自己的焦虑了,无须解决在失去“母亲”的身份以后自己是谁这个问题了。
不仅如此,我还告诉扎拉,让孩子们“快乐”是一个完全不现实、非理性、最终也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这么做只会适得其反。我们越关注快乐,就越不快乐。快乐只是一种情绪,稍纵即逝,但我们如此执着于快乐,竟然愚蠢到把这种感觉当成了要去追求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不自觉地期待生活能够持续不断地让我们感到快乐。当生活一帆风顺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自己很幸福,觉得自己运气好、命好,而当生活遇到困难时,我们就会感到压抑和痛苦。我们会责怪生活,但其实,应该责怪的是我们愚蠢的期望。
快乐是一种短暂的感觉。它来来去去,就像所有其他感觉一样。它不是可以依靠的东西。当我们依靠它的时候,就会渴望下一个“快乐点”,会不自觉地拒绝或者避免体验那些可能导致我们产生任何程度的悲伤、愤怒或者痛苦的生活经历。问问你自己,只想要彩虹和掌声,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吗?
养育儿女要面对的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我们的孩子会感到痛苦,而我们对此却无能为力。他们可能会不知所措,会挣扎奋斗,也会失败退却。他们可能会犯巨大的错误,会有不正常的亲密关系。他们可能会伤害到自己,甚至失去生命。他们可能死在我们之前。所有这些可能性都让我们感到无助和失控。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完全失败了。
我们越早承认,我们无法控制孩子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就越能尽早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再认为孩子只应该感受到快乐。我们的孩子是有自主权的生命,他们有权以任何他们想要的方式体验生命。如果他们想坐在海滩上发呆,那是他们的选择。我们凭什么告诉他们该如何去感受呢?我还记得在我女儿两岁的生日派对上,摄影师对我说:“我努力逗她笑,但是,天哪,真是太难了。”我记得自己当时就有一种感觉,是不是我或者女儿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她为什么就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笑,一样开心呢?后来回想起来,我才发现我们这些父母常常像监督快乐的警察一样,大声命令孩子:“笑一笑! 开心起来! 不许哭!”在下达这些命令时,我们其实是在告诉孩子,不要管他们真实的感受,只要去感受我们让他们感受的情绪就好,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感觉良好。
孩子并不是我们的提线木偶,也不是我们用来描绘自己梦想和期望的画布。他们是自主的存在,有自己的需求和自己的性情。如果他们选择在一个非常有趣的游乐园里闷闷不乐,那是他们的权利。他们的感受是他们自己的事。只要不伤害别人,不管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还是其他什么人,都有权利拥有和主宰自己的情感。当我们不再强求自己和他人快乐时,我们就与生活达成了真正的谅解。我们会意识到,只追求快乐的体验,是一种幼稚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