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要新开,却谈何容易
何振华:资深媒体人、上海作家、杂文家、评论家
我也是老南市人,虽然呒没去小西门搿爿阿平面馆吃过面(中华路尚文路的位置,就勒勒过去老城厢的尚文门,距老西门邪气近,老上海人侪习惯叫小西门),但我相信阿平爷叔的面之所以让人留恋,因为不仅便宜,肯定味道也可以,勿然勿可能闻名遐迩,近悦远来。
其实再早廿年,勒勒老城厢,像迭能经济实惠个面馆交交关。我住勒会稽路个辰光,当时还呒没结婚,几乎每天会到云南南路靠近寿宁路口个一爿面馆吃面,我最欢喜吃焖肉加素鸡,大多数老顾客侪点双浇头;辣肉丁、熏鱼、辣酱、烤麸、大排、榨菜肉丝……搿些沪上本帮特色浇头,上海人侪习以为常了。侬就算单点一只浇头,老板娘也会添一勺汁鲜个咸菜送侬。
阿平在灶披间里忙碌,左边为各色浇头
大多数搿类个体经营个面馆,与其说是价廉物美,不如说更是薄利多销。老板做个侪是“门口头生意”,对于当时我迭能个单身族、上班族来说,赛过家庭食堂。开面馆也好,开烟纸店也好,开服装店也好,如果门面是自家房子,做到价格公道并勿难,毕竟开店就勿是为房东打工了。生意越是好,越是说明口碑好。
阿平面馆开了三十多年了,老城区改造,以后四邻五舍侪分散了,再要寻好个地段、租便宜个门面,老店新开,谈何容易?老城厢将来当然会得焕然一新,但“面司令”们回味起搿些真情印记,未必唇齿留香,我相信,一定乡愁在心。
希望有一天,邂逅新面馆
罗英: 资深出版人资深出版社人、上海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辑,长期关注美食话题
据说,尚文路上的阿平面馆要“告别”了,远道而来的老食客恋恋不舍,天天光顾的邻居们更是依依惜别。在上海滩,冒出一家天价面馆是新闻,默默无闻开了几十年的平价面店,突然遇到要“暂别”还是“永别”的选择,这何尝又不是新闻呢?
三十几年前,年轻的阿平开起了阿平面馆,养活了自己和家人。面馆,“平”了36年,价格平,老板心态也平。一晃36年的坚守,物价大变,但阿平面馆面价不变,浇头品质不变,味道不变。市井烟火气里的阿平,几十年如一日用心做好每碗面,“面面周到”,用一颗平常心,赢得了老邻居们的赞誉。
炒素浇头和辣酱浇头
在上海人的心目中,恐怕大多数人都有一家自己心仪的“阿平面馆”。这些面馆(点心店)大多开在犹如城市毛丝血管般的小马路上,都有一个笑容可掬、温暖如邻家爷叔阿姨的店主。我刚踏上工作时,在“巨富长”(对巨鹿路、富民路和长乐路的简称)上班,中午常常是一碗辣肉面,老板娘总归会搭讪一句:“今早荷包蛋蛮嫩的,加一只好伐?”看到长乐路上一溜的小饭馆,我编辑的腔调出来了,为啥不叫“长乐面店”啦,长乐,长乐,口彩哈好。
真心祝福阿平面馆!希望有一天,能在上海的街角路旁,邂逅新阿平面馆,小别重逢,再吃一碗平价的阿平面。
各位市民朋友,对于搿爿位于老城厢个小面馆,侬个人是哪能看个?欢迎参与讨论并留言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严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