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膏体、熔化、装模、脱模……一支断裂的口红在短视频博主的手里,如此般恢复如初。
这样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化妆品修复”画面,近几年来在短视频平台上风生水起,播放量分分钟便可达到10万+,也被网友们戏称为“解压神器”。
短视频平台上修复口红的视频播放量十分可观。
与此同时,短视频中的“化妆品修复”生意开始延伸:除了视频博主会直接接单,与化妆品修复相关的淘宝店也纷纷开设出来,售卖全套工具设施、开设化妆品修复培训班……越来越多的人朝着这片蓝海奔赴而去。
但另一边,真实的消费者体验却不如短视频般优质,纷繁不断的吐槽让这条新赛道备受争议。“修好后根本没法用”“安全质量不过关”等质疑开始出现,这门基于短视频平台火起来的生意,真的靠谱吗?
“副业”入门门槛低
3年前,小余还是一名全职的化妆师。
给顾客化妆,化妆品的损耗在所难免。尤其是化妆间内人来人往,一个不小心,口红、腮红等就被扫落在地,碎得不成样子,这让小余心疼不已。“有些(化妆品)刚买来没多久,扔掉十分可惜,不扔吧又没法继续用,我就会自己研究一些修复的办法。”
2019年下半年,小余看到朋友开办了口红工坊的培训班,考虑到自己家里堆着的那些“残缺化妆品”,她立马报名参加。“开培训班的是一个从事化妆品原料方面的朋友,他会教一些基本的制作原理,对修复也是有帮助的。”对于具体的课程内容,小余的记忆如今已经有些模糊了,但她很清楚的是,这次培训,为她开启了一扇门。
据小余回忆,为了巩固培训所学,她先是搜罗了身边同为化妆师朋友的破碎化妆品练手。“自己再练一练,基本就能算作入门了。”就在这时,某社交平台上一则“化妆品修复”帖引起了小余的注意,“原来这个还能发展成副业啊。”
接下来的一个月,小余一边练手,一边逐渐购入研磨机、加热炉、消毒机、清洗机、模具等专业的修复工具,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工作室”。同期,修复店也在淘宝上正式开张,小余将化妆品“修复”变成了一门生意,每件价格在20至30元左右。“那时候,这个行业刚刚兴起,我算是入行早的,吃到了红利。”
2020年疫情发生后,小余干脆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份“副业”中。“淘宝店一天盈利能达到400元左右,很可观了,有时候我都忙不过来。”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小余惊讶地发现,想要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了。
“配置低的修复机器成本并不高,对于一些创业的年轻人来讲比较友好,加上容易上手,很多人都进入到这个赛道了。”这种变化更加直观地体现在成交量上,光是小余自己的淘宝店铺,成交量就断崖式下降,有时候一天连一单都接不到。
竞争激烈,“潜规则”盛行
每月接单20余单,这是小余“修复”生意的现状。在外人看来,这个接单量似乎有些惨淡,小余却并不这么认为,“作为副业,我觉得现在这个状态很好了。”
其实,这两年来,为了恢复最初的“辉煌状态”,小余不止一次自救过。
追溯“化妆品修复”的火爆,离不开短视频平台的加成。至今,抖音上,视频合辑“沉浸式彩妆修复改造”总播放量仍旧高达8577万次。“边拍视频边接单,看上去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抱着一丝期待,小余也曾试图通过拍摄短视频来吸引更多的客流,但效果并不可观。
“我们接到的修复单往往都是大牌化妆品,价格比较高,消费者舍不得扔,才会交给我们修复。一旦拍成视频发在平台上就会被投诉侵权。”小余清晰地记得,自己曾经拍摄了某品牌的口红修复视频,没多久视频便被举报下架了,她从同行那里打听得知,类似的视频或许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尽管风险大,但“越是品牌化妆品的修复,越能吸引人”。后来,她也尝试遮掉商标,但拍摄、剪辑时间也因此而被延长,这让小余觉得有些“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质疑也让小余十分无奈。她曾接过一个修复腮红的单子,消费者寄来时腮红粉末撒得到处都是,她收集起所有的碎粉末重新压盘,寄回后却被质疑“偷工减料”。“当时我压完仅剩原盒的一半,运输过程中肯定会有一定的损耗,但对方一口咬定是我‘偷’了。”小余对此有些摸不着头脑:“我偷这点腮红粉末干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