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局面不会持续太久,因为老鼠是体内受精动物,一旦单独的雄性消失,雌雄同体的老鼠就成了稀缺资源,它们必然趁机制造大量精子,以此留下更多的后代,雌雄同体的老鼠为此甚至会进化出雌性杀手基因,把体内的雌性生殖细胞给干掉,以免影响生产精子的效率,从而变成专一的雄性。
只要雌性杀手基因出现,同样也会得到快速传播,制造大批完全雄性的个体。最终的结果就是,群体中会出现大量单独的雌性和单独的雄性,所有雄性都带有雌性杀手基因,所有雌性都带有雄性杀手基因,雌雄分化就此完成。雌性专门制造卵子,雄性专门制造精子,效率更高,质量更好,最后将雌雄同体彻底碾压出局。
体内受精动物更容易出现雌雄分化,因为它们的精子和卵子很难出现广泛的接触,否则情况就会出现反转,植物就是极佳的反证。
植物与动物不同在于,植物的雄性被杀死以后,由于花粉漫天飞舞,你没有花粉,总有植株会借给你花粉。雌性反倒可以节省能量生产更多的种子,因此雄性不育株往往是高产株。我们现在吃的水稻和玉米,基本上都是雄性不育株。实在没有花粉时,还有人类替它们授粉。
由于这个原因,完全雌雄分化的植物要比动物少得多。特别是体内受精的高等动物,很难让精子漫天飞舞去给卵子受精,所以它们有着强烈的雌雄分化动机。
人类分为男女两性,就是这一动机的终极结果。
-------
史钧,生物学博士,专注于进化论领域的科普写作,已出版多部科普作品,其中《其实你不懂进化论》获得第十六届文津奖,并入围2020年中国好书。生命的进化是符合逻辑的过程,底层逻辑就是自然选择,在此基础之上,又衍生出了许多其他逻辑,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本专栏将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深度梳理,详细介绍其中的各种逻辑关系,讨论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
作者:史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