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洞
步行约三十分钟,一座老君圣像出现在我们面前,像高十六米,宽十一米,厚十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老君岩雕。造像逼真庄严,神态和蔼可亲,线条畅然,洒脱自在,超然物外。
老君像所在的高台底下便是桃源洞。洞内建有桃源观,道观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明朝时已远近闻名,是武夷山主要道观之一,后来逐渐衰微破落。近些年当地政府重修道观,占地约为六千多平方米,主殿由三清殿、玉皇殿、灵官殿、山门(中轴部份)组成,左右配殿由三皇元君殿、真武殿、三官殿、藏经阁等殿堂组成。
寿桃石
桃源洞
观前的日月放生潭
桃源洞
整个道观古朴庄重,此处少有游客打扰,确是个清修的好地方。
桃源洞
穿过透天关就可以沿正道下山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就错过了桃源内一个更隐秘的世界。左手边有一个不起眼的石洞,洞内仅可容纳一人侧身通过。
桃源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眼看前面两块巨石挡道已无路可走,没想到穿过底下的小洞,那一头竟是另外一片天地。
桃源洞
出了洞就能看到左边的一面石壁上镌刻着完整的《桃花源记》。
桃源洞
下山的路上偶遇一群白鹇,之后在竹筏漂流时又见过。
桃源洞
绕道桃源洞比直接下天游大约需要多花四十分钟,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取舍。下山很快,十分钟不到就已经回到九曲溪边了,这里是六曲的第一个弯道。
沿着溪畔步道往晒布岩方向走,前方有一石名老鸦石,横插溪中形成一个险滩,名为“老鸦滩”,这是一处难得的亲水石滩,小朋友在这边射水枪、打水漂,玩的不亦乐乎。
九曲溪
与老鸦滩隔溪相对的岩石是曝光率最高的一块石头,几乎每张天游角度的六曲经典照都会出现它的身影,这块石头叫响声岩,因为游人在岩前呼叫欢笑均能听见回声,故又称之为“空谷传声”。
九曲溪
响声岩是武夷山摩崖石刻的精华所在,镌刻着南宋至清代的23处石刻,其中尤以宋代理学大师朱熹题刻的“逝者如斯”最引人注目。岩下有一石倚于溪畔,名墨鱼石。
九曲溪
九曲溪在这儿拐了六曲第二道湾后,折向南流往下游的五曲。
九曲溪
临岸的水域因为有很多人投食,所以聚集了数不清的鱼,这种鱼当地人称为红眼鱼,学名叫赤眼鳟,它的奇特之处在于鱼鳞可以吃。我们在餐馆里点过半条,清蒸做法毫无腥味,鱼肉肉质鲜嫩,鱼鳞软软的,吃起来沙沙作响,据说是不可多得的补钙佳品。
※虎啸岩——立于岩巅的极目远眺
虎啸岩
结束了三个多小时的登天游之旅,我们赶往下一个景区——虎啸岩。虎啸岩蟠踞在一线天北面,相传曾有仙人骑虎吼啸其上,故名。
“虎啸”之声,来自岩上的一个巨洞,山风穿过洞口,便发出怒吼,声传空谷,震撼群山。虎啸岩主要景点有天成禅院和虎啸八景——白莲渡、集云关、坡仙带、普门兜、法雨悬河、语儿泉、不浪舟和宾曦洞。
虎啸岩
进入虎啸岩景区向前走600米即遇到一个岔路口,直走是一片种植武夷岩茶的坡地,右转是一条登山路,往上看,一座巨大的直插云霄的山峰,岩壁自下而上开凿了“之”字型的石阶,犹如一座天梯,此处即为好汉坡。
虎啸岩
沿着天梯拾级而上,有几段倾斜度都在六七十度之间,而且阶梯狭窄,迂回曲折,有时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爬过。
虎啸岩
沿着好汉坡石阶上到半山腰,前面出现了一座砖砌的古门,这里便是“集云关”。由于关口雄踞悬崖之上,谷中风云变幻时,云雾翻滚聚散,故名。在集云关稍作休息的同时,还能顺带着赏景,真是一举两得。
虎啸岩
从集云关继续向上,大约又登了600多级石阶,终于到达虎啸岩巅。在 武夷山 ,一岩而兼有群峰之胜的,唯有虎啸,所以虎啸岩可以说是一处极目皆图画的佳境。虽然经历了刚才极其耗费体力的艰难攀爬,但此刻站在岩巅,极目闽天舒的感觉让所有的疲劳烟消云散,我们放肆地喊啊、叫啊,“我是好汉”的喊声响彻山谷。
骆驼峰
虎啸岩
武夷最高峰——三仰峰
虎啸岩
定命桥位于虎啸岩之巅,据说在定命桥上转圈圈,一圈两圈交好运,三圈四圈交财运,五圈六圈交官运,七圈八圈桃花运,九圈十圈头转晕。
虎啸岩
天成禅院建在虎啸岩的悬崖下,这里千仞悬崖向外斜覆,形成一个巨大的洞府,整座禅院不施片瓦,风雨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