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天】
早晨的崇溪漫步道格外安静,一旁的崇阳溪水平如镜,水面上对岸山峰的倒影清晰可见。群峰最左边的两个山头是著名的大王峰,海拔530米,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仪而得名;中间的是幔亭峰,位于大王峰北侧,虽然山麓相连,但不如大王峰高,峰顶地势平坦,有一片巨石,状如香鼎,叫做宴仙坛,相传当年武夷君曾在此设幔亭宴会乡人,“幔亭”之名由此而来。
幔亭峰
最右边三座柱状山峰名曰三姑石,三姑度假区的名字即源于此。三石相距数米,山民以三姐妹称之。大石之顶树木簇拥,称为大姐爱戴花;次石斜偏于大石,称为二姐爱撒娇;三石的岩腰呈三个层次的重叠之状,形似三朵蘑菇,称为三姐怀六甲。
幔亭峰
今天上午的行程是登天游峰+探桃源洞。我们查了地图,发现从住处去南门再到天游峰反而绕路,还不如直接经过兰汤桥去武夷宫乘车来得方便,遂步行前往武夷宫。这一路茶园相伴,再加上山里的空气清新,15分钟的路程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很快就走完了。
茶园
※天游峰——群峰环绕的第一胜地
天游峰
天游峰海拔408米,地处武夷山风景区中心位置,被称为“武夷第一胜地”,位于九曲溪的六曲北面。天游峰高出群峰,巍然耸立,峰顶常有云雾弥漫,登峰顶,犹如天上游,故此得名。
天游峰
天游峰下车点到景区入口需要步行大概10分钟。这段路首先会经过五曲桥,桥上是拍摄九曲溪的绝佳位置。早晨八点的九曲溪上已是热闹非凡,一排排竹筏像接受检阅般通过五曲桥驶往下游的武夷宫。过了五曲桥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是分岔路,往前是天游峰入口,往右是武夷精舍,武夷精舍又称武夷书院,是由朱熹于宋淳熙十年(1183年)所建,为其著书立说、倡道讲学之所。为了避开人群,建议大家可以游完天游后再去武夷精舍。
天游峰
进入景区后,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向右穿过老虎洞直接上山,一路有聚乐洞、上云窝、水月亭、水云寮等景点;一是向前沿九曲溪前行,一路有回回洞、石沼亭、下云窝、伏虎岩、司马泉等景点。我们选择了第一条路线,到水月亭后经小一线天下山,再从伏虎岩上山回峥嵘深锁门,然后正式登山。
天游峰
老虎洞,没看出来和老虎有什么渊源,我猜要么是外形像,要么是风从洞中穿过时发出的声音如虎啸一般。
天游峰
武夷山素有一溪、九涧、十八泉、三十六峰、五十四石、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景之说,聚乐洞和老虎洞都属于七十二洞之一。
天游峰
云窝临溪傍岩,有上、下之分,此处共有大小崩积洞穴十余处,冬春时节常有缕缕云雾从洞中逸出,在峰石间飘飖,故名云窝。它身临九曲溪;面向响声岩、丹炉峰、仙迹岩;背倚接笋峰、隐屏峰,左顾更衣台、天柱峰、晚对峰;右拥仙掌峰、苍屏峰。很多宋、明时期的摩崖石刻分布期间。
天游峰
老虎洞路线经过的是上云窝,这里还是幼溪草庐遗址所在地。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年),兵部侍郎陈省(字幼溪)因得罪权贵退隐武夷山,在此构筑幼溪草庐,有宾云堂、栖云阁、巢云楼、研易台等16处建筑,上云窝巨石上的“云窝”二字即是陈省手书。陈省在此隐居十余年,并曾出资修葺武夷精舍,为开发云窝,发扬和传播理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天游峰
往前就是水月亭,亭子位于隐屏峰下,是武夷山中赏月的最佳之处,据说月明星稀的夜晚,在亭中喝酒赏月,可以见到四个月亮,即天上一个、水中一个、杯中一个,还有心中一个,如此意境,真令人向往!可惜我们无缘晚上过来,但即使是白天,水月亭的风光也足以称得上惊艳。值得推荐的是下图中水月亭左边的那条裂缝,这是小一线天,如果时间紧张,正宗的一线天景区没法去的话,在这里感受一下也是可以的。
天游峰
水月亭凭栏赏景,正对着的是响声岩和丹炉峰,右侧是仙掌峰和天游峰,九曲溪在山间拐了个弯形成了六曲。镜头慢慢从左扫到右,简直就如一幅山水画徐徐展开。
天游峰
最左侧的丹炉峰形似太上老君炼丹的火炉。
底下九曲溪拐弯处就是六曲。
天游峰
水月亭身后便是隐屏峰。隐屏峰因峰峦方正如屏,故名。从底下仰视,整座山峰直上直下,犹如一块巨石拔地而立,峭拔千寻。
天游峰
仙掌峰,武夷山著名的三十六峰之一,与天游峰相邻。峰体似硕大的城墙,横亘半里许,高矗天际,峰壁有巨掌印痕数处,故名。山上修筑了登天游步道和半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