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的喇嘛教作为藏传佛教的一支,从13 世纪后期,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扶持下,传入蒙古地区。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元朝统治时期, 喇嘛教一直是宫廷贵族信仰的宗教,在蒙古族一般民众中,未能扎下根基。

16 世纪后期,在阿拉坦汗的倡导和扶持下,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和发展起来,为以后的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7 世纪中期始,在清朝统治阶级和蒙古封建贵族的扶持下,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发展到鼎盛时期,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内蒙古喇嘛教寺庙和喇嘛人数发展到最高峰。清朝中期,内蒙古喇嘛教寺庙约有1800 多座;喇嘛教人数约有15 万人。经200 余年的传播和发展,喇嘛教深入到整个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领域之中,对蒙古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寺庙经济的发达和衰弱是喇嘛教兴衰的重要标志,也是喇嘛教政治势力的重要体现。
由于清代喇嘛教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与其相适应的,喇嘛教寺庙的经济实力也有了很大发展,大寺庙和呼图克图、葛根等上层喇嘛,都占有很多土地、牧场、牲畜、房屋、商号,在蒙古地区经济中,占据很大优势。有的大寺庙、大呼图克图、葛根已成为蒙古地区最富有的阶层。例如喀尔喀地区,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拥有牲畜达14 万多头,而喀尔喀地区各爱玛克的王公贵族中,最富有的也超不过5 万头牲畜,喇嘛也就成为最吃香的行业。

内蒙地区也是如此,各大寺庙和大呼图克图、葛根等上层喇嘛拥有的财产, 远远超过了各旗王公贵族和富裕户的财产。列举一些大寺庙拥有财产的情况。
1.包头五当召,管辖牧地有: 东西长约75 公里, 南北宽约40 公里。据1925 年统计, 在这块地区内,有寺庙耕地4000 余顷, 每年收银洋租6000余元,收租粮1985 石。此外,还有1 处煤矿,大片森林和牧场,寺庙共有牲畜,牛马1000 头, 羊20000 余只。
采矿业和矿租,从1914 年开始,五当召在石拐地区,与民漠南公司、大矿业有限股份公司、广兴矿业有限股份公司等联合开发煤矿,寺庙从中分得红利11 成。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每年约得分成:煤40 多万斤,现洋10 余万元。
2.呼和浩特席勒图召,据民国初年调查, 在出租房屋2000 多间,拥有耕地20000 多亩,拥有大小牲畜10000 余头,在大青山北召河南区,拥有管辖大片牧场,即希拉木伦苏木全境为该庙所属牧场。
3.阿鲁科尔沁旗德博勒庙,据1946 年计, 拥有耕地20000 亩,牲畜,羊4800 只、牛1700 头、马1000 匹、骆驼700 峰、猪500 口。经商资本313 万银元。畜群放苏鲁克10 多户,有阿勒巴特48 人,雇工人数达809 人。据1957 年的统计,内蒙古地区各寺庙及呼图克图、葛根等上层喇嘛拥有牲畜达60 余万头。其牲畜最多的寺庙有:乌兰察布盟达尔汗旗的贝勒庙百灵庙 50000 头;四子王旗的锡拉木伦庙20000余头;包头的五当召30000 余头; 锡林郭勒盟的贝子庙30000 余头;呼伦贝尔盟的甘珠尔庙20000 余头。

清朝统治阶级不仅在政治上支持喇嘛教的发展,而且在经济上也大力扶持喇嘛教的寺庙、呼图克图、葛根等上层喇嘛。清廷给大寺庙、呼图克图、葛根赐赏阿勒巴特、土地、牧场、银粮等数目之大,都表明对喇嘛教的巨大支持和鼓励。如对呼和浩特的勒图召、大召、小召、包头的五当召等大寺庙、大呼图克图、葛根均赐赏大批阿勒巴特、大量土地、牧场和牲畜,有的是清廷直接赐赏的,有的是在清廷指意下批准赠送的。
清廷为了扶持发展喇嘛教,对北京、沈阳、承德、呼和浩特、多伦诺尔和锡勒图库伦各寺庙的喇嘛都有定员规定,按定员数目发放钱粮。如锡勒图库存伦喇嘛,定员1000 人,每年发给白银1000两,羊1000 只、米1000 斛。1721年规定,北京各寺庙喇嘛定员为938 人,每年拔银13175 两。1736 年福佑寺建成后,规定住庙人数为340 名,自此, 驻京喇嘛人数增至1278 名,每年按此数发给钱粮。阿勒巴特是指终身为寺庙、呼图克图、葛根缴纳赋税和服劳役的人,阿勒巴特不同于藏区的农牧奴,有一定人身自由,主人不得买卖和私用大刑,但可以赠送、赏赐和奉献, 阿勒巴特终身为寺庙耕种土地,只许留少量的口粮;充当牧工, 工费仅能维持生活;3缴纳沉重的赋税,而且主人还可以没收其财产;另外还有明目繁多的临时摊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