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55章分述赤松德赞生平和莲花生来藏后建寺传授密法、降伏西藏妖魔的过程以及印度来藏传教名僧、藏族僧人贝饶杂纳传教修法经历,并且介绍了藏族伏藏产生经过等,为研究莲花生和吐蕃时期佛教流传提供了翔实资料
《莲花遗教》记载了珠峰被称为“拉齐”;
米拉日巴(1040年—1123年),藏传佛教噶举派早期代表人物,生于贡塘(今日喀则吉隆以北)。原属琼波家
《米拉日巴十万道歌集》又名《十万道歌集 》,是西藏文学史上较早的一部作家诗集。全书分为三部分,五十八节,约四百首诗歌。
噶举派的僧人在《米拉日巴道歌集》中称珠峰为“顶多雪”
世界第二高峰也有类似情况。
乔戈里峰英文名Qogir (也写为Chogori、Chhogori),“Qogir”通常被认为是塔吉克语,意为“高大雄伟”,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塔吉克人是乔戈里峰的宝藏守护者。但国际登山界通称乔戈里峰为K2。
1856年,印度人曾考察过乔戈里的情况,全面的考察是英国人奥斯汀(Henry Haversham Godwin-Austen)于1861年完成的,他带队从喀喇昆仑山脉南侧对山峰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故而K2曾一度被称为奥斯汀峰,从一些有年代的地图上还能反映出这一现象来。以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山峰向来不被大多数人承认,国外登山界主张以考察的顺序为命名喀喇昆仑山脉的依据,各以K1至K5命名,他们依次是:
7852米的玛夏布洛姆峰(K1)北纬35 38′28″N; 东经76 18′21″E
8611米的乔戈里峰(K2) 北纬35 52′55″N、东经76 30′51″E
8051米的布洛阿特峰(K3)北纬35 48′42″N、东经76 33′56″E
8035米的加舒尔布鲁木II峰(K4)北纬35 45′29″、东经76 39′11″
8080米的加舒尔布鲁木I峰(K5)北纬35 43′33″、东经76 41′45″
可以看出,恰好是从西到东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