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城遗址
转载自“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

吴城商代遗址入口大门雕塑
吴城商代遗址位于樟树市西南44公里的吴城乡吴城村,北依古萧江,处萧江上游的丘陵坡地。根据清同治九年《清江县志》记载:“吴城,在城西(这里指古临江府城,现临江镇)三十里,其有敌楼、冲敌楼、吴王庙”,故以为村名。当地村民自古以来亦称吴城为“铜城”,这与历史上出土过青铜器、冶炼过青铜器有关。距今有3500多年的历史。商代遗址发现后,即以现地名命名为“吴城商代遗址”。

古土城墙与城门
吴城遗址是长江以南首次发现的商代大规模人类居住遗址,为商代中晚期都邑遗址,对探讨长江中下游方国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重大发现之一(可惜并未入选国家2021年度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被江西新干商代大墓所取代),入选国家十三五大遗址规划。

樟树吴城商代遗址全景
吴城遗址是1973年秋清江县(现樟树市)博物馆配合兴修吴城水库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的。自1973年秋季至2002年,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樟树市博物馆等有关部门的考古工作者对吴城遗址先后进行了十次科学发掘。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建设的考古工作站
根据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以及考古资料整理表明,在这个被誉为“赣之魂”的商代城邑遗址中,有城墙、制陶区、墓葬区、祭祀区、水井、居住区、铸铜区等,是相当完整的商代中晚期都邑古城,城址平面近圆角方形,城垣周长约2960米。城垣修筑方式为垒筑,系利用自然地形,顺应山势,挖壕取土,层层堆筑而成。在修建城墙的同时墙外形成壕沟,兼具军事防御及防洪功能。 城墙辟有五个城门,此外东南处还有一个用于泄洪的水门。

吴城商代遗址博物馆
该遗址分布面积约4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中心区土城内有61.3万平方米,揭露面积5189平方米,发现文化堆积厚2至3米不等。清理出了一批房基、陶窑、水井、铸铜作坊、道路、祭祀场所、墓葬、城墙和城壕等重要遗迹,出土石器、青铜器、陶器、原始瓷、玉器、牙雕文物5000多件;出土有青铜戈、矛、刀,陶器及原始瓷器鼎、罐、盆、大口尊、鬲、缸、碗、盂、爵、尊,陶质和石质生产工具有马鞍形刀、纺轮、网坠、拍、垫、斧、镰、铲,以及铸造青铜器的石范。同时,还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