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脱贫攻坚,发展乡村旅游是一个重要渠道,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中多次就乡村旅游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全国文化和旅游部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旅游村、旅游小镇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而乡村旅游也成为人们放松身心、寻觅乡愁的重要选择。
高位推动 蓬勃发展
接受山水间的邀约、品尝山水间的美食、送出山水间的寄语、完成山水间的“乡村推介”……日前,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正式播出,节目带领观众一同感受24个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山水有情、田园生机、温暖乡愁。今年上半年,央视老牌综艺节目《正大综艺》全新改版,每期聚焦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通过多元互动的视听手法,展现新时代中国乡村新面貌,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带观众领略“不看不知道,山河真美妙”。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不仅成为十年乡村蝶变得生动体现,更日益成长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将乡村旅游纳入“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总体布局之中,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乡村旅游发展作出安排。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划、务实举措,推动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迈上快车道。
2014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旅游局等7部门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2016年9月,原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发布《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2018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发布《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次从近8亿跃升到30亿,年均增速超过20%。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发展造成重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长线旅游恢复较慢,而近郊游、乡村游愈发受到游客的青睐。当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统筹做好乡村旅游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市场复苏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乡村旅游市场持续复苏发展。
今年,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 万物并秀” “乡村四时好风光——乡村是座博物馆”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聚焦节假日、暑期等游客出游需求,更好服务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成为旅游的从业者,也让腰包逐渐鼓起来的他们走出家门口、成为旅游体验者;不仅让乡村成为‘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旅游目的地,也让乡村成为‘背上行囊走四方’的旅游客源地。”在2021年8月27日国新办举行的文化和旅游赋能全面小康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这样形容乡村旅游发展成果。
模式创新 因地制宜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积极探索、主动创新,全面推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促进乡村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多种特色发展模式,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
——旅游与扶贫相结合,以旅游带动脱贫致富。
“这里有文化广场、山货特产店、民俗技艺坊、特色小食街……周末过来玩一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骆驼湾村的某游客说。阜平县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地方扶贫考察的首站。十年来,骆驼湾村将扶贫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发展出餐饮住宿、培训拓展、娱乐休闲多种旅游业态。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50元,2021年增长到了1748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像骆驼湾村这样依托旅游扶贫发展的还有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十八洞村将乡村旅游作为五大稳定产业之一,大力实施乡村旅游脱贫工程。2018年,十八洞红色旅游景区接待研学考察游客达3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28元,同比增长19%,成为乡村旅游脱贫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