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贵州遵义市,有一处旅游景区叫做“海龙囤”,乍一听这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城堡,事实上,这座城堡几乎影响了全球历史进程。
2015年,海龙囤荣获全球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同时还是我国五十多个世界遗产名录中,排名仅次于长城的军事遗址。
然而,就是这样一处雄奇秀美的景观,却在群山之中隐藏了四百多年。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它才浮出水面,向世人展示了它的遗容。同时,也向世人讲述了埋藏于这座古堡之中的斑驳历史。
海龙囤的建筑与历史,随着杨氏一族的鲜血与灵魂一同化为灰烬,飘散在时间长河之中...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故事要从改革开放时期讲起。
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期间,遵义县文管所的所长葛镇亚带领一支考古队,在县境内展开了古迹发掘并修订地方志的任务。
经过长时间的风餐露宿和艰苦奋斗,他们发现了尚嵇陈公祠、茶山关、毛石老街、金鼎山寺庙等大批古迹和文物。
但葛镇亚从没有丝毫满足,因为他曾在书中看到过,在遵义这个地方,曾经存在过一个神秘的古堡,以及建设并经营这座古堡的杨氏家族。
古堡不大,杨氏家族也没有多大的名声,这段历史也只是滚滚历史长河中的一滴小水珠,考古队员们并没有很在意,一部分人选择了退出。
但葛镇亚凭借敏锐的直觉和渊博的学识,坚持认为这座古堡中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
杨家统治海龙囤的七百多年时间里,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自治,与外界联系不多,所以即便是在古代,了解这片土地的人也很少。
葛振亚深知寻找海龙囤的任务很大几率会失败,但他不想轻易放弃任何一丝可能。
1979年冬天,葛振亚率领的一行人来到了一个叫做“海龙坝”的地方,位于遵义市的北边,这是最接近海龙囤的名字了。
连绵不绝的群山之中,考古队员们顶着凛冽刺骨的寒风,仔细寻找每一处有可能的地点。
几天下来,大伙儿都累得够呛,却一无所获。队伍中抱怨的人越来越多,工作到了最艰难的时刻。
这天晚上,葛镇亚决定在当时所在的玉龙村借宿一夜,稍作休整再走下一步。也正是这个夜晚,故事脉络发生了转折...
晚饭过后,一个叫刘远光的村民听说这些人是考古人员,瞬间来了兴致,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大半辈子的所见所闻,各种天马行空的奇幻故事从头讲到尾,纵然是阅历丰富的考古队员也听得津津有味,毫无睡意。
刘远光还说,他们这个村子以前可不叫玉龙村。
传说在很久以前,这个村子的首领就叫杨玉龙,大家都说他是真龙,因为他临死的时候,忽然化成了一条巨龙,潜入了村口的溪谷之中。后人为了纪念他,才改了名字。
大伙儿听完议论纷纷,不少人说这就是个故事,还是别信以为真的好。
“你说他叫什么来着?杨...玉龙?”
人群之中,葛镇亚突然发出一句疑问。
“是啊,杨玉龙,没错,我爷爷讲给我的咯。”
刘远光说到。
“杨玉龙,杨应龙,莫非这就是我们要找的那个人?”
葛镇亚欣喜若狂地向队友们说着,近日来的阴霾和灰心一扫而空,他突然有种直觉,答案马上就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