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部三面环水,且内部有众多山地,被称为“山城”,自古以来就是易守难攻的军事重镇。
所以,纵然蒙古军队以四川为根基多次向重庆开战,也始终没有成功。
不过,再具优势的城池,也抵不过年复一年的进攻与隔绝,所以杨文才提出了这样的方法,几乎推倒了重庆所有的土墙和建设不合理的区域,全部重来。
几年后,钓鱼城修筑完毕,也马上就迎来了蒙古军的进攻。
具体的战争过程我们无从知晓,但只要知道最终的结局,便可以想象出这座焕然一新的钓鱼城究竟有多大的威力。
蒙古大汗蒙哥,霸占了亚欧大陆绝大部分土地,整个世界几乎都要被他收入囊中,就这样的一位悍将,在小小的钓鱼城,战死了。
于是,旭烈兀争先恐后的回到中原,阿里不哥也放松了对北方的控制,忽必烈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上位计划,整个世界的阴云被钓鱼城吹起的一股狂风而产生了消散的可能。
重庆的基本城市格局就这样奠基并延续下来,忽必烈当上大汗以后,依然对其久攻不下,只能转战云南、贵州,再北上湖南,而重庆就稳坐在中间,俨然是一座盛气凌人的孤岛。
直到多年以后,元、明、清、近代,重庆一直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无数次战乱中,要么偏安一隅免受战火,要么就是彻头彻尾地洗礼和毁灭。
播州杨氏的兴衰史
葛镇亚在海龙囤发现的石碑上,记载着杨家军送蜀道下来拯救宋军以后,去到重庆修建钓鱼城的经过,这破解了他多年来对这件历史事件的疑虑。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日思夜想的海龙囤城堡,看完石碑后迫不及待地给队员们讲述了这个故事。
队员们听得聚精会神,也开始对这个神秘的家族产生了兴趣,纷纷向葛镇亚询问他们的具体情况。
葛镇亚说到:“海龙囤所在的这块土地,也就是杨家统治了725年的地方,以前的名字叫播州...”
而播州的建制要从唐代说起。
公元639年,也就是唐贞观十三年,第一次设立了播州府,位于遵义北部,大娄山脉东支中段与乌江中段北岸之间。
设立播州的本意,是为了控制南诏国,即今日的云南到缅甸边境地区。
然而,到了公元876年,朝廷动乱,南诏国趁机北上劫掠土地,一度占领了播州,对中原虎视眈眈。
外忧内患之下,唐朝无暇顾及南诏国,事实上也根本无法支出多余的兵力去管这块地方。
可不管又不行,于是皇帝下令,谁能收复播州,谁就是播州之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太原的杨家族长站了出来,此人便是杨氏一族的第一代家主。
杨端带领着自己的武装力量,竟然真的打跑了南诏国,当上了播州土司。
从此,便在播州的土地上扎下了根。杨氏一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慢慢壮大起来。
经过十几代人的潜心经营,杨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足,播州地区的百姓也在杨家的管理下过的有滋有味。他们在龙岩山上建起了海龙囤,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与世无争。
无论是安史之乱还是五代十国乱世,杨家都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