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后,当大宋被外来的蒙古人打得节节败退,眼看就要覆灭之时,第十四代家主杨价再一次降世,就宋朝于水火之中。
于是,大宋皇帝赐予杨氏一族“雄威军”的光荣称号。
杨家人似乎天生就是建设堡垒的奇才,钓鱼城的辉煌战绩已经不必再说,海龙囤比之有过而无不及。
海龙囤建设在龙岩山上,从山脚下开始向上走,首先就要经过六道巍峨险峻的关口,分别名为: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和飞凤关。
这六道关口,两两互为犄角,可以在最快时间内形成互相支撑的防御体系。
因山势陡峭,要通往山顶的土司指挥中心,必须依次经过这六道关口。
如果我们前去游玩,很容易就会发现,海龙囤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它的台阶,每一级台阶的高度都在半米左右,阶长足有1.5米。
哪怕是平时走动,都要身体好的士兵才能顺利同行。
如果敌军来袭,这些台阶将会是他们面对的最大鸿沟,通过这些石阶,就会被堡垒里的守军杀的七零八落了,更别提上山后的深入进攻。
纵观古今的大多数堡垒,没有一座会有这样的设计,可见杨家人在建设军事城堡方面的脑洞之大。
登上山顶后,就是平时族人生活、娱乐和管理者处理政事的地方了。
像钓鱼城一样,这里的生活区、娱乐区、种植区以及各种资源都规划的清清楚楚,即使从刚发现时的破败情况去看,依然会惊叹这种城堡的建设是多么科学、严谨。
所以,忽必烈征服了南宋,建立元朝后的很长时间里,钓鱼城和海龙囤依然是毫无攻克可能的存在。
被逼无奈的忽必烈只能亲口保证,播州和钓鱼城归顺后,以前的事一笔勾销,这两个地方依然有权保持自治。
一直到明朝万历年间,北方少数开始不断侵扰,日本倭寇也屡屡进犯,明朝皇帝恐怕西南地区再出动乱,决定先下手为强,征集了二十万兵力,讨伐播州。
经过一年多的镇压、内部分化、围而不攻的消耗策略下,播州终于陷落了。
即便如此,最后一段登山之战也打了将近一个月,明军才终于登上了海龙囤。
值得注意的是,海龙囤的垂直高度不到400米,总共36级台阶竟让二十多万人打了一个月,可见这座堡垒的防御性有多高。
杨家第三十代家主杨应龙失去了最后的翻身机会,与24万官兵经历了前后114天的血战后,于万历二十八年农历六月初六一把火烧了海龙囤,自己也投身于熊熊大火之中。
杨氏一族能够突破朝代的更迭,统治一片辖地长达725年之久,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结语
海龙囤的第一次发掘清理和修复工作持续了200多天,第二阶段发掘、研究工作现在还在继续。
海龙囤作为军事堡垒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设计之精密,建筑之精致,堪与同时代的马丘比丘相媲美。
如今,海龙囤作为贵州名气最盛的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人前来参观、游览,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众多人文、历史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