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干山以精品民宿打响招牌之时,差不多同一时间段,云南的丽江、大理,嘉兴的西塘、乌镇,福建的鼓浪屿等国内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都陆续开始兴建民宿。
不过,整体来看,在2010年以前,不管是精品民宿,还是普通民宿,发展速度都不算快。像莫干山的精品民宿,在2010年以前,总共有20来家,到了2013年增长到了40多家,2015年则翻倍增长到了80多家。
其他地方,如福建的鼓浪屿周边民宿在2009年还只有12家。大理的双廊古村,2010年前也仅有45家民宿。一般来说,在刚开始的那几年,一个地方每年新增几十家民宿算是一个普遍的浮动区间。
民宿数量的爆发性增长,尤其是大批普通民宿仿佛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其实是在2015年前后才开始的。
比如双廊的民宿到了2015年就达到了400多家,对比10年的数据增长了十倍。同样的,其他的旅游城市由于承接着全国各地的客源,民宿也迎来了数十倍的增长。
而15、16年成为民宿市场开始爆发的时间节点,也是种种因素的叠加。
一个是文化层面上,逃离北上广,去远方,成了许多人的心理寄托。
2014年电影《心花路放》热映,「去大理」成了让人心动的呼唤;
2015年,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语录爆红网络;
2016年初,许巍的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在朋友圈刷屏,以及新世相策划的「逃离北上广」营销活动成了社会现象,再加上《向往的生活》《亲爱的客栈》等慢综艺接连开播,可以说,「诗和远方」是那一阶段的流量秘密。
另一方面,在资本层面,那一时期连锁酒店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期,各大品牌的业绩都在下滑,这才导致了酒店行业的种种并购行为。
某种程度上,民宿是以酒店的补充、甚至替代品的角色上场,因此受到资本热捧。
一个明显的数据对比,14、15年,在那时很火的众筹领域,民宿项目仅有一个,但到了2016年,就有39个民宿项目发起众筹,可见热度增速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