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公主冰雪聪明,深明大义,很快成为赤德祖赞的贤内助。在他们夫妇俩的努力下,唐蕃边境安定了一段时间,赤德祖赞上奏表称:“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金城公主进藏后,资助僧人入蕃,建寺译经,进一步发展藏地佛教,并向朝廷求得了《礼记》《左传》《文选》等汉文典籍,翻译成吐蕃语。迄今传世的《礼记》《战国策》等敦煌古藏文译本,就是这段历史的有力见证。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金城公主去世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为之举哀,辍朝三日。
和平发展是唐蕃关系的一个侧面,但唐蕃之间的军事对抗同样不容忽视。
青藏高原的牦牛 | 图虫创意
当时有一句话,叫“唐非牛不田,蕃非马不行”,说明了世代居住在世界屋脊的吐蕃民风之彪悍。
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吐蕃不顾“和同为一家”的甥舅情谊,乘机扩张势力范围,与唐军多次交战,又数次息战言和,极盛时期一度向南进至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恒河北岸。
然而,吐蕃连年征战,疲于奔命,在武力扩张的同时也对自身形成反噬。
到了公元9世纪,吐蕃内部矛盾激化,走向崩溃。
正如藏文史书《贤者喜宴》记载:“吐蕃本土历经彼此火并内讧,日趋支离破碎,于是境内各处各分割为二,诸如大政权与小政权,众多部与微弱部,金枝与玉叶,肉食者与谷食者,各自为政,不相统属。”
萨迦寺 | 图虫创意
从公元869年到1239年的近4个世纪中,青藏高原一直未能建立起新的统一政府,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与此同时,一种政教合一的统治模式,随着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形成而生根发芽。
在这三百多年间,形成了三个主要的教派:噶当派、噶举派与萨迦派。这些教派纷纷与地方势力结合,既是当地的宗教领袖,也是地方的统治者。
北宋元符年间(1098年—1100年),曾在西部边陲为官的李远著《青唐录》一书,其中写了吐蕃“信佛”(信仰藏传佛教)的特征:“吐蕃重僧,有大事必集僧决之。”
青藏高原东部方向的区域,南北分属长江上游与黄河上游。
在历史上,这里分别属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聚居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二者之间的冲突、对抗与融合、同化跌宕起伏,也使二者逐渐趋于一体。
13世纪,崛起于北方草原的蒙古人作为史上征服土地面积最大的游牧民族,用极富扩张性的姿态登上世界历史的舞台,并在中原开创了一个新的大一统王朝——元朝。
元朝不仅再次统一了青藏高原,还正式确立了西藏与中央政权的政治隶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