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海底捞秉承“服务至上、顾客至上”理念,通过提供增值服务,让大众形成了“火锅=海底捞”的品牌印象。如果说过去海底捞最关注的是“自己的服务质量”,现阶段的海底捞更关注的可能是“资本市场对自己的看法”。
资本化的海底捞更关注的是资本市场的变化,而不是用户体验的变化。
过去海底捞主要在意的是情怀营销、服务营销和用户口碑,但这些并不是不可复制的“核心技术”。十几年前海底捞主打服务优质时,大多餐饮店都对服务并不用心,可以说,海底捞的服务之所以“惊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时势造英雄”。
随着近几年餐饮行业服务意识的提升,海底捞的“过度服务”反而为人诟病。
不过长久以来,“海底捞”这三个字一直是优质服务的代名词。其品牌影响力使其无需依靠商场或地段的引流,反而会给商圈带来人气。加之其门店面积较大,能够获取租金优惠,且受疫情影响,多地出台物业租金减免优惠政策,能进一步降低营运成本。
自2017年以来,海底捞门店数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曾放出豪言要开满3000家门店。2018-2020年净开业门店193家、302家和368家,即使疫情也没有阻止海底捞开店的步伐,仅2020年上半年,国内就新开了173家门店,2020年底门店总数量超过1100家,2021年1-2月份开店数达99家。
随之带来的是因业务扩张导致的其他成本不同程度的增加,比如作为海底捞第二大支出的员工成本,2020年增加到40.74亿元,同比增长11.6%。
可能由于备受经营压力,2015年以来,海底捞的客单价持续提升。2020年10月,海底捞对每天翻台率超过4.5的约100家餐厅提高了菜单价格,管理层表示翻台率超过5.0的餐厅的提价幅度还会高于翻台率在4.5-5.0的餐厅。
虽说在疫情影响下,海底捞的逆势扩张是一个很好的抄底机会,长期来看将有助于提高营收水平,同时能拉大与其他竞争对手的距离,扩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