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经历汇聚成人生之酒的前世与今生之三
(一)一杯甜酒定终生
据说,近 100 年来中国最动听的十句情话之中,有一句来自湘西籍的文学大师沈从文: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出生于 1902 年,只读了小学,14 岁就投身行伍。1924 年开始文学创作,他在北京的《晨报》、《现代评论》等刊物上发表文章。
沈从文,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湘西“乡下人”,不小心闯荡到大城市,不得不凭借手中的笔与城里的教授、博士们分享一杯生活的羹,其艰难程度就可想而知。那时的他不舍昼夜地奋笔疾书,仅仅是为了能吃饱穿暖,其情态使人深深地体味到人生的艰难与悲凉。
沈从文,经徐志摩等人的推荐,年近三十的他才到中国公学,当了一名教授低年级文学课的讲师,算是有了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那时谁也不会想到,他日后会写出《边城》,将他深爱的凤凰古城描绘得如梦如歌,荡气回肠。
沈从文,他爱酒,更爱美人。一位小学还没毕业的大学教师,自卑又木讷,却凭借一腔赤城,赢得了白富美张兆和的芳心,成就了民国时期的一段爱情佳话。1928 年,还不过 26 岁的他来到中国公学任教,可他一见钟情地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他的心头好“三三”。
张兆和,18 岁的她就是中国公学校花级别一样人物的存在。有一天,她忽然接到一封薄薄的信,好奇地拆开来一看,才知道是自己的老师沈从文写的,信中只有一句话:
“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了你?”
张兆和,美丽而高雅的气质让沈从文一见钟情,使这个潦倒的书生开始了漫长的求爱历程。沈从文跟得很紧,追得很累;张兆和只是沉默,她在肯定沈从文是个好人的同时,对他竟是毫无感觉。
张兆和,尽管对沈从文连篇累牍地情书不胜其烦,但还是个少女的她却找不到适当的办法来拒绝沈老师的热情,她以为沉默是最好的拒绝方式,因而对沈老师的求爱信照例不复。可沈从文不管不顾、依旧勤快地写他的情书,这位刚出道的小说家有一种湘西人的执着和坦率,信就写得太多、太长、太大胆。
张兆和,终于受不了啦,她到校长家,十分气愤地质问胡适:
“你看,他是这样给我写情书的,简直就是耍流氓!”
胡校长看了看,只见上面写着:
“我不仅爱你的灵魂,我更爱你的肉体。”
她没想到胡适校长笑笑后回答道:
“有什么不好!我和你爸爸都是安徽同乡,是不是让我跟你爸爸谈谈你们的事。”
张兆和急红了脸,斩金截铁地喊出:
“不要讲。”
胡适校长很郑重地对这位女学生说:
“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
张兆和瞪大了杏眼脱口而出:
“我可顽固地不爱他!”
有关沈、张的爱情,还有一段故事被传为佳话。沈从文曾对张兆和说:
“如果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张兆和等到父亲终于同意了她与沈从文这门亲事之后,她立即拍电报给沈从文: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电报员感觉十分奇怪,好奇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她不好意思地说:
“你甭管,照拍好了。”
沈从文在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在胡适的“神助攻”下,张兆和终于缴械投降了。这段感情,最初只是纯粹的单恋罢了,“剃头挑子一头热”,但“好女怕缠男”这话当真不假。
了解这个跌宕起伏、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爱情的月掉进甜酒里,不止沈从文醉了,来往的人们也微醺了。
(二)饱暖思淫欲
2018 年 2 月 25 日,一段“公公醉酒婚礼现场强吻儿媳妇”的视频传开,配文称:
“江苏盐城某国际酒店的婚礼现场,新郎父亲酒喝多了,强吻新娘!”
2018 年 3 月 8 日晚,合肥机场派出所通报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