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一定是用口来喝,不会用耳朵来喝,这也是有界定的。意识认识外在的事物的时候,六根与六识各司其职,不会错乱,这叫做界。有界定、界别、界限。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在《心经》里面叫做众生法。我们都是从众生法开始修。
《心经》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观五蕴,照见五蕴皆空。
怎么样观察到五蕴皆空呢?
色法不会孤立的生起,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都是有条件的,不是孤立的,这是空的第一个含义。
空的第二个含义,色法也好,受想行识也好,都有不稳定性。才起一念,马上第二念又跟上来了,不稳定,表现出五蕴的无常性。
第三、色受想行识,是在运动的。五蕴法都是动态的,所以是空。
空的这三个含义,没有先后,是同时的。所以五蕴皆空的空,是正在进行中当体即空。
只有当体即空, 你处理问题的时候,才不会产生错误的判断,不会产生执着。这 样判断 一定是准确的,一 定不会起烦恼,一定不会有执着,一眼就把事物看得清楚。
所以只有当体即空,我们运用起来才有意义。
我们在正在进行中观察空义,才能真正度一切苦厄。如果不是在正在进行中来观察空义,那就是马后炮了。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第二个字:“行”
看到了以后,要把看到的变成自己的思想,变成自己的认识,变成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必须要在“行”上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够真正运用自如。如果没有达到境界,那么知与行就会脱节,产生距离。